比字的意思和解释
比
⽐部 共4画 左右结构 U+6BD4 CJK 基本汉字
比字概述
〔比〕字拼音是(bǐ,bì,pí,pǐ),部首是⽐部,总笔数是4画。
〔比〕字结构是左右结构,造字法是会意字。
〔比〕字仓颉码是PP,五笔是XXN,四角码是2171.0。
〔比〕字统一码UNICODE是U+6BD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7604,UTF8:E6AF94。
〔比〕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比的意思
比 bǐ ㄅㄧˇ
基本解释
①较量高低、长短、远近、好坏等。~赛。~附。对~。评~。
②能够相匹。今非昔~。无与伦~。
③表示比赛双方胜负的对比。三~二。
④表示两个数字之间的倍数、分数等关系。~例。~值。
⑤譬喻,摹拟。~如。~方。~兴( xìng )(文学写作的两种手法。“比”是譬喻;“兴”是烘托)。~画。~况(比照,相比)。
⑥靠近,挨着。~~(一个挨一个,如“~~皆是”)。~肩继踵。~邻。鳞次栉~。
⑦和,亲。~顺。
⑧及,等到。~及。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二匕,匕亦声。甲骨文字形,象两人步调一致,比肩而行。它与“从”字同形,只是方向相反。《说文》:“二人为从,反从为比。”本义:并列;并排。
2.同本义。
比物四骊。 《诗 · 小雅 · 六月》南方有比翼鸟焉,不比不飞,其名谓之鹣鹣。 《尔雅 · 释鸟》危东六星,两两相比曰司空。 《史记 · 天官书》比其具。 《周礼 · 世妇》。注:“次也。”及献比禽。 《周礼 · 田仆》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孟子 · 滕文公上》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战国策 · 燕策》纳比笼中。 《聊斋志异 · 促织》
比肩(肩碰肩,谓高矮差不多);比物(排比同类事物);比集(排比汇集);比缀(编排连缀)
be nextor near to;
3.连接,接近。
家人失火,屋比延烧。 《史记 · 汲黯列传》
比户(比家,比舍,比屋。一家挨着一家;家家户户);比屋(隔壁);比里(邻里,乡里)
be close to; be near to;
4.比较;考校,核对。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楚辞 · 涉江》
比量(比照);比类(比照旧例);比句(— gōu,核对检查簿籍);比次(考校);比并(相比);比势(较量武艺;比试);比迸(比武较量)
compare; contrast;
5.及,等到。
比至定陶,再破 秦军。 《史记 · 项羽本纪》
arrive;
6.比拟 。
比象(比像。比拟,象征);比傅(勉强类比并不能相比的事物);比尚(比配)
draw an analogy; liken to;
7.勾结;偏爱。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 · 为政》立其子,不为比(偏爱)。 《左传 · 襄公三年》
朋比为奸;比周(勾结);比党(拉帮结派)
collude with;
8.等同。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汉 · 司马迁《报任安书》
比伍(等同,匹敌);比伉(匹偶)
be equal to;
9.通“庀”。具备。
比乐官,展乐器。 《周礼 · 大胥》及祭祀,比其具。 《周礼 · 世妇》以敦比其事业。 《荀子 · 荣辱》
possess; have;
10.官府限期办好公事。
宰严限追比。(追征。县令严定期限,催促交纳。) 《聊斋志异 · 促织》
比捕(限期捉拿人犯);比卯(旧时地方衙门中差役的名簿叫“卯簿”。百姓有欠粮的,按卯簿派差役去催缴,如到期不缴,拘衙受刑叫“比卯”)
set a time limit for;
形容词
1.接近;亲近。
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 《周礼 · 夏官》
比近(亲近);比周(亲近);比昵(亲近);比善(和睦亲近);比日(近日;每日);比世(近世,近代);比辰(近时,近日);比者(近来);比岁(近年);比际(此时,这时)
intimate;
比,密也。 《说文》其比如栉。 《诗 · 周颂 · 良耜》是与比周。 《左传 · 文公十八年》。注:“比,近也。周密也。”
比甲(马甲)
dense;
3.和谐。
声比则应。 班固《汉书》
harmonous;
名词
1.比喻,比方 。
比似(如同);比偶(排比对偶);比兴(比与兴);比讽(用“比”的方法讽喻)
metaphor;
2.比较两个同类数量的倍数关系,其中一数是一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 。
三与五之比,等于五分之三
ratio;
3.姓。
副词
1.皆,都,同等地。
再战比胜。 《战国策 · 齐策》
比隆(同等兴盛);比行(并行)
all;
2.连续,频频。
比投不释。 《礼记 · 投壶》间者数年比不登。 《汉书 · 文帝纪》比年日蚀。 《汉书 · 张延寿传》三人比坐事死。 《汉书 · 公孙贺传》地比震动。 《汉书 · 翼奉传》比三年日蚀。 《汉书 · 外戚传》始至之时,岁比不登。(登:丰收) 苏轼《超然台记》
frequently;
3.近来。
臣比在晋也,不敢直言。 《吕氏春秋 · 先织》
lately; recently;
介词
1.比起。
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曹操比于 袁绍。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他比你高
than;
2.为;替。
寡人耻之,愿比死者一洒之。 《孟子 · 梁惠王上》
for;
3.及,等到。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 《史记 · 陈涉世家》比至南郡,而 琮已降。 《资治通鉴》比去,以手阖门。 明 · 归有光《项脊轩志》
till;
比的国语辞典解释
比 bǐ ㄅㄧˇ
详细解释
动
1.较量。
《文选 · 张华 · 鹪鹩赋》:“将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余。”《文选 · 贾谊 · 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媲美。
《三国演义 · 第三六回》:“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
3.依照、仿照。
《战国策 · 齐策四》:“食之,比门下之客。”
比著葫芦画瓢。
4.用手势摹拟动作。
《红楼梦 · 第二九回》:“因为宝姐姐要看呆雁,我比给他看,不想失了手。”
5.打譬喻。
《红楼梦 · 第三四回》:“别说多了,只拿前儿琪官的事比给你们听。”
6.表示胜负结果的对比。
竞赛结果为五比一。
7.同类的两量相除,求出前量为后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以A:B或A/B表示。
名
1.《诗经》六义之一。即譬喻。
《诗经 · 大序》:“《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2.事例。
《礼记 · 王制》:“众疑赦之,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汉 · 郑玄 · 注:“已行故事曰比。”
3.比利时的简称。
4.二一四部首之一。
介
◎比较程度、性状的差别。
你有很多地方比我强。
比 bì ㄅㄧˋ
详细解释
动
1.亲近。
《周礼 · 夏官 · 形方氏》:“使小国事大国,大国比小国。”汉 · 郑玄 · 注:“比,犹亲也。”
2.紧靠、相并。
比肩而行、比邻而居、栉次鳞比。
3.结党营私。
《论语 · 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朋比为奸。
副
1.最近、近来。
唐 · 韩愈《祭十二郎文》:“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2.及、等到。
宋 · 岳飞《良马对》:“比行百里,始奋迅。”《聊斋志异 · 卷二 · 陆判》:“比醒,则残烛昏黄,鬼客已去。”
3.连连、屡屡。
《史记 · 卷九 · 吕太后本纪》:“又比杀三赵王。”《汉书 · 卷五 · 景帝纪 》:“间者岁比不登,民多乏食。”
名
1.《易经》卦名。六十四卦之一。坤(☷)下坎(☵)上。
《易经 · 比卦 · 彖曰》:“比,吉也;比,辅也。”
2.古代地方组织名称。五家为“比”。
《周礼 · 地官 · 族师》:“五家为比,十家为联。……使之相保相受。”
比的两岸词典解释
比 bǐ ㄅㄧˇ
详细解释
1.较量;比较。
对比、攀比、比唱功、比武艺。
2.比得上;能够相比。
比配、无与伦比、出门不比在家,要处处注意安全。
3.体育竞技等比赛中双方得分的对比。
客队以三比〇完胜主队。
4.仿照;比照。
将心比心、比著以往惯例处理。
5.用手势模拟动作。
连说带比、比手画脚。
6.比方;比喻。
把祖国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眼睛。
7.《诗经》六义之一。指借物比喻的表现手法。
8.两数量以符号“:”区隔,并据以呈现两数量之大小关系,称为比。如2:3,读作“二比三”;两人体重比为56:60。
9.介词。引进比较的物件,意思是“比起……来”。
你比我个子高、天气一天比一天热。
10.指比利时。(英Belgium)
11.姓。
12.二一四部首之一。
比 bì ㄅㄧˋ
详细解释
1.挨著;并列。
比肩、比邻、鳞次栉比。
2.亲近。
亲比、比附。
3.《书》勾结;依附。
朋比为奸、内结权贵,外比群小。
4.近来;最近。
比年、比来。
5.及;等到。
比及。
6.常常;屡屡。
比比皆是。
7.《易经》六十四卦之一。参见【六十四卦】。
比字的翻译
to compare, liken; comparison; than; hexagram ䷇
vergleichen (V)
être proche de, par rapport à, en comparaison avec, que, à, comparer, rivaliser avec, considérer comme
ヒ ビ ヒツ ビチ くらべる ころ ころおい たぐう たぐえる ならび ならぶ ならべ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