皴字的意思和解释

cūn

⽪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76B4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12 画

7 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543435453254

cūn

seon1

2444.7

U+76B4

E79AB4

IEDHE

CWTC06 CWTB98 CWTC86

皴字概述

〔皴〕字拼音是(cū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皴〕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夋皮)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皴〕字仓颉码是IEDHE,五笔是CWTC06 CWTB98 CWTC86 ,四角码是2444.7

〔皴〕字统一码UNICODE是U+76B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0388,UTF8:E79AB4

〔皴〕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皴的意思

cūn ㄘㄨㄣ

基本解释

皮肤因受冻或受风吹而干裂。~裂。~理(裂纹)。

皮肤上积存的泥垢和脱落的表皮。手上全是~。

中国画技法之一,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法。~笔。

详细解释

动词

1.皮肤坼裂。

,皮细起也。 《字略》

皴劈(粗皱龟裂);孩子的手皴了。

chapped; wrinkled;

2.打皱;皱缩。

眉而俯,不复抽言。 宋 · 盛均《真龙对》

wrinkle;

名词

1.〈方〉∶皮肤上积存的泥垢 。

几天没洗澡,满身是皴了。

dirt accumulated on skin;

2.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淡干墨涂染以表现山石纹理,峰峦折痕及树身表皮的脉络、形态 。

light-ink strokes;

皴的国语辞典解释

cūn ㄘㄨㄣ

详细解释

1.皮肤皲裂。

唐 · 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诗七首之一:“中原无书归不得,手脚冻皴皮肉死。”

2.皱缩。

宋 · 张炎《采桑子 · 西园冷罥秋千索》词:“雨过花皴,近觉江南无好春。”

1.皮肤上聚积的泥垢或脱落的表皮。

一脖子皴、一身子皴。

2.一种国画画法。参见“皴法”条。

皴的两岸词典解释

cūn ㄘㄨㄣ

详细解释

1.(皮肤)因干燥、受冻而变得粗糙、干裂或皱缩。

皴裂、手皴了。

2.一种国画画法。在画山石时,先勾出轮廓,再用淡干墨侧笔画,以显示山石的纹理和阴阳面。

皴法。

皴字的翻译

chapped, cracked

gercé, crevassé

シュン しわ ひ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