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字的意思和解释

chéng shèng zhēng zhěng

⼀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4E1E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6 画

5 画

上下结构

会意字

525341

chéng,shèng,zhēng,zhěng

sing4

1710.3

U+4E1E

E4B89E

NEM

BIGF

丞字概述

〔丞〕字拼音是(chéng,shèng,zhēng,zhěng),部首是⼀部,总笔数是6画

〔丞〕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氶一)组成,造字法是会意字

〔丞〕字仓颉码是NEM,五笔是BIGF,四角码是1710.3

〔丞〕字统一码UNICODE是U+4E1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19998,UTF8:E4B89E

〔丞〕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丞的意思

chéng ㄔㄥˊ

基本解释

帮助,辅佐。~相(古代辅佐帝王治理国家大事的统率百官的最高大臣)。

封建时代辅佐主要官员做事的官吏。府~。县~。

古同“”,秉承。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象两只手,下面象人掉在陷阱里,合起来表示救人于陷阱之中。( zhěng )本义:拯救。

2.辅佐;辅助 。

丞弼(辅佐;也指辅佐的大臣或职位);丞辅(辅助)

assist;

3.通“”。接受、秉承。

前疑后 《孝经 · 谏诤章》注于是上指,请造白金及五铢钱。 《史记 · 酷吏列传》

bear;

名词

1.古官名。

auxiliary official;

2.传说为帝王的四辅之一,是辅佐帝王的最高官吏。

3.佐官名。秦始置。汉以后,中央和地方官吏的副职有大理丞、府丞、县丞等。

丞的国语辞典解释

chéng ㄔㄥˊ

详细解释

古代辅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丞相、县丞、府丞。

辅佐、辅助。

《汉书 · 卷九三 · 佞幸传 · 淳于长传》:“会大将军王凤病,长侍病,晨夜扶丞左右,甚有甥舅之恩。”

丞的两岸词典解释

chéng ㄔㄥˊ

详细解释

1.辅佐。

丞相。

2.古代辅佐帝王或正官的官吏。

县丞、府丞。

3.姓。

丞字的翻译

assist, aid, rescue

aider, assistant

ジョウ ショウ すくう たすける じょ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