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字概述
〔賓〕字拼音是(bī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4画。
〔賓〕字结构是上下结构。
〔賓〕字五笔是PGHM。
〔賓〕字统一码UNICODE是U+FA64,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CI),十进制:64100,UTF8:EFA9A4。
賓的意思
賓 bīn ㄅㄧㄣ
基本解释
①賓客,客人。《説文•貝部》:“賓,所敬也。”《玉篇•貝部》:“賓,客也。”
②尊敬。《廣雅•釋詁一》:“賓,敬也。”
③以客禮相待。《淮南子•氾論》:“乃矯鄭伯之命,犒以十二牛,賓秦師而却之。”
④作客,客居。《禮記•月令》:“鴻雁來賓。”
⑤古代官名。掌諸侯的朝覲。《書•洪範》:“八政……七曰賓。”
⑥服從,歸順。《爾雅•釋詁上》:“賓,服也。”
⑦陳列。《廣雅•釋詁一》:“賓,列也。”
⑧戲曲用語。即說白。明單宇《菊坡叢語》:“北曲中有全賓,全白。兩人對説曰賓,一人自説曰白。”
⑨通“儐”。引導;迎接賓客。《書•舜典》:“賓于四門,四門穆穆。”
⑩通“濱”。水邊。《字彙補•貝部》:“賓,與濱同。”
⑪用同“鑌”。精鐵。宋王明清《揮塵録》卷四:“又有礪石,剖之得賓鐵,謂之喫鐵石。”
⑫通“擯”。捨棄。《莊子•達生》:“賓於鄉里,逐於州部。”
⑬通“鬢”。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坤部》:“賓,段借為鬢。”
⑭雲南少數民族稱鹽為賓。唐樊綽《蠻書•蠻夷風俗第八》:“鹽謂之賓。”
⑮地名。①古州名。故治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縣,唐置賓州,亦曰安城郡。後改為領方郡。元初為賓州路,尋複為賓州。清宣統三年改為賓縣,1912年改為賓陽縣。②今縣名。在黑龍江省,1913年由賓州府改設。
⑯姓。《廣韻•真韻》:“賓,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貝,冥( mián )聲。甲骨文字形,會意。上面象屋形,下面是「人」和「止」。表示客人來到屋下,即賓客到門。金文將「止」改爲「貝」,小篆從之。王國維說:「金文及小篆易從止爲從貝者,乃後起之字。」本義:地位尊貴、受人尊敬的客人,貴客。
2.同本義。
賓,所敬也。 《說文》。按,從貝者,賓禮必有贄。賓者,接人以義者也。 《禮記 · 鄉飲酒義》謀賓介。 《儀禮 · 鄉飲禮》。注:「賢者爲賓,其次爲介,又其次爲衆賓。」諸侯、諸伯、諸子、諸男之相爲賓也。諸公之臣相爲國客,是散文賓客通稱,對稱則賓尊而客卑,賓大而客小。 《周禮 · 司儀》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 · 小雅 · 鹿鳴》賓出,主人拜送。 《荀子 · 禮論》相待如賓。 《左傳 · 僖公三十三年》衆賓團坐。 《虞初新志 · 秋聲詩自序》率土之賓,莫非王臣。 《漢書 · 王莽傳中》
來賓;賓鴻(大雁。因是侯鳥,往來守時,有如賓客,故稱);賓東(僱員和東家);賓人(賓相;贊禮的人)
guest; visitor;
3.古州名 。漢鬱林郡地。唐貞觀五年置賓州,亦曰安城郡。至德二年改爲領方郡。元初爲賓州路,尋復爲賓州。清屬廣西思恩府。今爲賓陽縣。
Bin prefecture;
4.姓。
動
1.通「儐」。接引客人。用賓客的禮節相待。禮敬。
賓於四門。 《書 · 舜典》。鄭注:「賓,檳也。」寅賓出日,平秩東作。 《書 · 堯典》協其禮,賓而見之。 《周禮 · 大行之》賓者以告列子。 《列子 · 黃帝》內史賓侯,北向而立。 《穆天子傳六》。注:「賓侯,儐相。」稍稍賓客其父。 宋 · 王安石《傷仲永》
賓天(舊指帝王死亡,後亦泛指尊者亡故);賓興(賓貢。周代的選舉法,自鄉小學舉拔賢能,以賓禮相對待,以升於國學;指鄉試)
receive a guest;
2.服從,歸服。
諸侯鹹來賓從。 《史記 · 五帝本記》
賓從(歸順,服從);賓服(臣服;服帖)
be vassal of;
3.排斥;棄絕。
先生居山林,食芋慄,厭蔥韭,以賓寡人,久矣夫! 《莊子 · 徐無鬼》
discard; get rid of;
賓的国语辞典解释
賓字的翻译
guest, visitor; surname; submit
Gast (S)
invité, hôte, objet (en gramma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