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字的意思和解释

luó

⺲部 共19画 上下结构 U+F90F CJK CJK-CI

⺲ 部

19 画

14 画

上下结构

2522155444432411121

luó

U+F90F

EFA48F

LXWY

羅字概述

〔羅〕字拼音是(luó),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9画

〔羅〕字结构是上下结构

〔羅〕字五笔是LXWY

〔羅〕字统一码UNICODE是U+F90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CI),十进制:63759,UTF8:EFA48F

羅的意思

luó ㄌㄨㄛˊ

基本解释

捕鳥的網。《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説文•网部》:“羅,以絲罟鳥也。古者芒氏初作羅。”

張網捕鳥。如:羅雀掘鼠。《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

羅致;招請。《漢書•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

包羅,囊括。《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

陳列;分布。如:星羅棋布。《廣雅•釋詁一》:“羅,列也。”

阻止;遮攔。《墨子•備高臨》:“城上以答羅矢。”

遭遇。《方言》卷七:“羅謂之離,離謂之羅。”

稀疏而輕軟的絲織品。如:綾羅綢緞。《釋名•釋釆帛》:“羅,文羅疎也。”《廣韻•歌韻》:“羅,羅綺也。”

一種密孔篩子。如:絹羅;銅絲羅。《天工開物•精粹•攻麥》:“凡麥經磨之後,幾番入羅,勤者不厭重復。”

用羅篩東西。唐白居易《即事》:“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

螺形或環狀的。宋蘇軾《荼𧃧洞》:“分無素手簪羅髻,且折霜蕤浸玉醅。”

檖的別名。即鹿梨。《爾雅•釋木》“檖,蘿。”

英語gross省音譯。量詞。十二打為一羅。

用同“”。蘿蔔。《山海經•海内南經》:“其葉如羅。”

用同“”。打擊樂器,銅制。《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笙簫社火,羅鼓喧天。”

用同“”。竹制的盛物器。《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我收得一羅金銀與他嫌少,要放火焚莊,我因此煩惱。”

國名。➊周代諸侯國名。熊姓。故治初在今湖北省宜城市西,為楚所迫多次遷徙,春秋時為楚所滅。《左傳•桓公十二年》:“伐絞之役,楚師分涉于彭,羅人欲伐之。”➋羅馬尼亞的簡稱。

姓。《廣韻•歌韻》:“羅,姓。”

同“”。➊巡行;巡査。《集韻•箇韻》:“邏,《説文》:‘巡也。’或省。”➋游兵。《篇海類編•器用類•网部》:“羅,同邏,游兵也。”

用同“”。➊把東西重疊放置。如:把碗羅起來。➋量詞,用於重疊放置著的東西。如:一羅資料。

详细解释

名词

1.會意。甲骨文字形,象網中有隹,表示以網捕鳥的意思。小篆增加了“”( mì ),表示結網所用的材料。本義:用繩線結成的捕鳥網。

2.同本義。

,以絲罟鳥也。 《說文》有兔爰爰,雉離於 《詩 · 王風 · 兔爰》以天下爲這,則雀不失矣。 《韓非子 · 難三》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 曹植《野田黃雀行》

羅尉(捕鳥的網);羅落(截捕禽獸的用具);羅弋(捕鳥的工具)

clapnet;

3.輕軟的絲織品。

遍身綺。 宋 · 張俞《蠶婦》幕。 唐 ·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復斗帳。 《玉臺新詠 ·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晚成單羅紗。

羅綺(羅與綺皆爲絲織品,這裏指衣着高貴華麗的人);羅衾(綢被);羅衫(古人夏季時所穿的絲織衣衫;質料柔軟輕爽);羅巾(絲制手巾);羅帕(絲織方巾);羅衣(輕軟絲織品製成的衣服);羅紈(泛指精美的絲織品);羅帶(絲織的衣帶)

a kind of gauze;

4.一種細密的篩子 。

羅牀(篩面用的一種器具);絹羅,銅絲羅

a close sifter;

5.羅馬尼亞的簡稱。

Romania;

6.姓。

1.用網捕捉。

鴛鴦于飛,畢之之。 《詩 · 小雅 · 鴛鴦》

羅雀(設網來捕雀,比喻門庭冷落);羅畢(用網捕鳥);羅雀掘鼠(糧盡而張網捕雀、挖洞捉鼠以充飢)

catch with net;

2.排列;廣佈。

族布而生。 明 ·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桃李堂前。 晉 · 陶淵明《歸園田居》

羅落(羅列部署 );羅落境界(分佈駐紮於邊境);羅天結角(佈下天羅地網)

display; spread out;

3.收羅;招集,收集。

萬物畢,莫足以歸。 《莊子 · 天下》天下放失舊聞。 司馬遷《報任安書》

羅齋(指聚集等待他人僱請的工匠、僧道);羅弋(網羅);羅取(蒐羅求取);羅捕(搜索捕捉);羅搜(到處搜索)

collect; gather together;

4.包羅 。

羅括(包括,包羅);羅居(周圍的鄰居)

include; cover;

5.約束,防範 。

羅守(環繞守護);羅峙(環繞屹立);羅禁(包圍禁閉);羅騎(巡行的騎衛)

keep within bounds; surround; restrain;

6.阻止;遮攔 。

羅傘(儀仗行列中的傘蓋);羅闉(古時軍營周圍的宵禁設施)

hinder; corer;

7.經過篩具或濾網、有網眼的織物篩下來 。

羅面;羅和(對磨面工人的稱呼)

sift;

量词

英文gross的省音譯。十二打爲一羅。

gross;

luō ㄌㄨㄛ

基本解释

〔羅唆〕同“囉唆”。言語繁複或事情瑣碎;麻煩。《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如今香菱正滿心滿意只想做詩,又不敢十分羅唆寶釵。”

luo ㄌㄨㄛ˙

基本解释

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没則羅便罷,煩惱怎麽那唐三藏?”

羅的越南字释义

同大陆释义“

羅的国语辞典解释

luó ㄌㄨㄛˊ

详细解释

1.用来捕捉的网子。

《诗经 · 王风 · 兔爰》:“有兔爰爰,雉离于罗。”

天罗地网。

2.质地轻软的丝织品。

《战国策 · 齐策四》:“下宫糅罗纨,曳绮縠,而士不得以为缘。”

绫罗绸缎。

3.一种滤东西的器具。似筛而边较深宽,下蒙以密网,可用来播面粉或过滤流质。

4.姓。如元代有罗贯中。

1.捕捉。

《诗经 · 小雅 · 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

门可罗雀。

2.招致、延揽。

《汉书 · 卷九九 · 王莽传上》:“网罗天下异能之士。”《三国演义 · 第一〇回》:“公之乡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当今贤士,不罗而致之?”

3.囊括、涵盖。

《庄子 · 天下》:“万物毕罗,莫足以归。”

包罗万象。

4.陈列、分布。

《文选 · 班固 · 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罗列、星罗棋布。

羅的两岸词典解释

luó ㄌㄨㄛˊ

详细解释

1.捕鸟的网。

罗网、天罗地网。

2.招致;延请。

网罗、罗致、招罗、罗聘。

3.包括;含括。

包罗万象。

4.陈列;分布。

罗列、星罗棋布。

5.一种花纹美观,质地轻软,手感滑爽的丝织品。

罗扇、罗裳、罗帕、绫罗绸缎。

6.一种网眼细密的筛子,用来过滤流质或筛细粉末。

绢罗、马尾罗、铜丝罗、过一遍罗。

7.用罗筛选或过滤。

罗面、再罗一遍。

8.《书》张开网捕捉(鸟)。

门可罗雀、罗取飞鸟。

9.量词。用于计算成批的货物,12打(144件)为一罗。

10.姓。

羅字的翻译

net for catching birds; gauze

erfassen, sammeln , sammeln, einsammeln , Gaze (S)​, austauschen, tauschen (V)​, fangen, erwischen (V)​, Luo (Eig, Fam)​, Vogel(fang)​netz

(phonétique)​, tamis, gaze, ramasser, tami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