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字的意思和解释
鼎
⿍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9F0E CJK 基本汉字
鼎字概述
〔鼎〕字拼音是(dǐng,zhē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鼎〕字结构是上下结构,造字法是象形字。
〔鼎〕字仓颉码是BUVML,五笔是HNDN,四角码是2222.1。
〔鼎〕字统一码UNICODE是U+9F0E,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40718,UTF8:E9BC8E。
〔鼎〕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鼎的意思
鼎 dǐng ㄉㄧㄥˇ
基本解释
①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镬。
②锅。~罐。~锅。
③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彝。九~。定~。问~。~祚(国运)。
④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峙。~足之势。
⑤大。~族。~臣。~力支持。
⑥正当,正在。~盛( shèng )。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的部分象鼎的左右耳及鼎腹,下面象鼎足。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
2.同本义 。盛行于商、周。用于煮盛物品,或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统治者亦用作烹人的刑具。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说文》
鼎峙(比喻三方并峙,如鼎之三足);鼎铉(指鼎);鼎鼐(鼎、鼐均为古代炊具,用来调和五味。旧时用以比喻宰相治理国家)
tripod caldron;
3.比喻帝王 。
问鼎;定鼎中原;鼎甲(科举考试殿试名列一甲);鼎命(帝王之位);鼎业(帝王的大业)
emperor;
4.指宰相 。
鼎台(宰辅大臣);鼎臣(指宰相)
prime minister;
5.喻三公、宰辅、重臣之位 。
鼎辅(三公,宰辅);鼎司(三公的职位)
high official;
6.指国家 。
鼎祚(国祚,国运);鼎运(国运)
state;
形容词
1.显贵 。
鼎臣(大臣,重臣)
important;
2.显赫,盛大。
高门鼎贵。 晋 · 左思《吴都赋》
大名鼎鼎;鼎甲(豪门大族);鼎姓(豪族,大姓);鼎能(大才能。指能力超群,举世无匹);鼎族(巨族,豪门贵族)
great;
3.三方并立的,如鼎足分立 。
鼎分(三分)
tripartite;
动词
◎变革 鼎新麾一举,革故法三章。——李商隐《赠送前刘五经映》 鼎革固天启。——徐浩《谒禹庙》
change; reformation;
鼎的国语辞典解释
鼎 dǐng ㄉㄧㄥˇ
详细解释
名
1.古代用来烹煮食物的金属器具。圆腹、三足两耳,亦有四足的方鼎。盛行于商、周时代。
《说文解字 · 鼎部》:“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玉篇 · 鼎部》:“鼎,器也,所以熟食者。”
2.古代传国的宝器。相传夏禹铸九鼎以为传受帝位的重器。
《左传 · 宣公三年》:“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周虽德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
3.比喻三公、宰相、重臣等高位。
台鼎、鼎辅。
4.古代烹杀罪人的刑具。
战国燕 · 燕丹《与傅曲武书》:“故有刎喉不顾,据鼎不避者,斯岂乐死而忘生哉,其心有所守也。”宋 · 文天祥《正气歌》:“鼎镬甘如饴,求之不可得。”
5.福建方言。指锅子。如称厨房为“鼎间”,称锅盖为“鼎盖”。
6.二一四部首之一。
副
1.鼎有三足,引申为三方并立。
《三国志 · 卷六一 · 吴书 · 陆凯传》:“近者汉之衰末,三家鼎立。”《晋书 · 卷八七 · 武昭王李玄盛传》:“昔汉运将终,三国鼎峙,钧天之历,数钟皇晋。”
2.方、正。
《汉书 · 卷四八 · 贾谊传》:“天子春秋鼎盛,行义未过。”
形
◎大。
鼎言、鼎臣、大名鼎鼎、这件事情,我需要你的鼎力相助,才可能成功。
鼎的两岸词典解释
鼎字的翻译
large, three-legged bronze caldron; Kangxi radical 206; hexagram ䷱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Standbeinen (S), Dreifuß (S), kaiserliche Macht (S), Kessel (S), Macht (S), Opfergefäß (S), Symbol für das Reich (S), Urne (S), errichten (V), fest (Adj), stark (Adv), Ding (Eig, Fam), Klassenzeichen , Radikal Nr. 206 , Ding (antikes Kochgefäß mit zwei Handgriffen und drei oder vier Beinen) (S)
trépied
テイ チョウ かなえ まさ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