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字的意思和解释
阻
⻖部 共7画 左右结构 U+963B CJK 基本汉字
阻字概述
〔阻〕字拼音是(zǔ,zhù),部首是⻖部,总笔数是7画。
〔阻〕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且)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阻〕字仓颉码是NLBM,五笔是BEGG,四角码是7721.0。
〔阻〕字统一码UNICODE是U+96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8459,UTF8:E998BB。
〔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阻的意思
阻 zǔ ㄗㄨˇ
基本解释
①险要的地方:“马陵道狭,而旁多~隘,可伏兵”。
②拦挡。~挡。~隔。~拦。~力。~挠。梗~。劝~。~击。~抑。~滞。~难( nán )。~塞( sè )。
③艰难。道~且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阜( jù )声,且( jǔ )声。“阜”是土山,与高下险阻有关。本义:险要的地方。
2.同本义。
阻,险也。 《说文》德行恒简以知阻。 《易 · 系辞》黎民阻饥。 《书 · 舜典》司险掌九州之图,以周知川泽之阻。 《周礼 · 司险》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 太华、 终南之山。 汉 · 班固《西都赋》罙入其阻。 《诗 · 商颂 · 殷武》
阻隘(险要之地);阻阨(据守险要)
dangerous place;
3.妨碍物;障隔。
保其岩阻。 《三国志 · 诸葛亮传》
hindrance; resistance;
4.又如;险阻(险要阻塞之地);阻障(障碍);阻寻(排除险阻寻访);阻积(险阻众多)
形容词
1.地形崎岖多阻隔,道路难行。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诗 · 秦风 · 蒹葭》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 《孙子 · 军争》
阻修(阻隔而长远);阻长(道路艰险而遥远);阻深(险阻幽深)
(of road)dangerous and difficult; not level;
2.沮丧。也作“沮”。
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诗 · 邶风 · 雄雉》其人惭阻,即日去苏。 《清稗类钞》
意阻(意志消沉沮丧);阻丧(沮丧失色)
dejected;
动词
1.阻止;阻隔;阻拦。
夫仆俱阻。 《徐霞客游记 · 游黄山记》阻风不行。 宋 ·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幸亡阻也。 明 · 宗臣《报刘一丈书》阻人走报。(阻止人家来报信。) 清 · 袁枚《祭妹文》西后阻挠。 清 · 梁启超《谭嗣同传》
阻掯(阻挡刁难);阻拗(阻拦;阻挡);阻睽(阻隔分离);阻乏(阻止和减少);阻抑(阻止抑制);阻滞(阻碍滞留)
hinder; block; impede; resist;
2.隔绝;断绝。
竄伏村墟,迁延岁月,音容久阻,书问莫传。 《剪灯新话》
阻旷(隔绝)
completely cut off; cut off; sever;
3.感到疑惑不解。
是服也,狂夫阻之。 《左传 · 闵公二年》
feel uncertain;
4.凭借。
夫州吁阻兵而安忍。 《左传 · 隐公四年》
阻山带河(靠山环河);阻山(凭借高山的险阻);阻众(凭借人众力大)
rely on;
5.离别。
常恐亲朋阻,独行知虑非。 唐 · 孟郊《与韩愈李翱张籍话别》
leave;
6.推却,拒绝。
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诗 · 邶风 · 谷风》
阻拒(拒绝;推却)
refuse;
阻的国语辞典解释
阻 zǔ ㄗㄨˇ
详细解释
名
1.险要的地方。
《说文解字 · 阜部》:“阻,险也。”《文选 · 班固 · 西都赋》:“左据函谷、二崤之阻,表以太华、终南之山。”
天阻、险阻。
2.障碍。
路阻、通行无阻。
动
1.妨碍、隔断。
唐 · 杜甫《遣兴》诗五首之五:“烟尘阻长河,树羽成皋间。”
阻隔、阻碍。
2.拦、挡。
明 ·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 卷二下 · 楚游日记》:“风与水交逼,而火复为阻,遂舍之出。”
拦阻、遏阻。
3.推辞、拒绝。
《诗经 · 邶风 · 谷风》:“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推三阻四。
4.依恃、依仗。
《左传 · 隐公四年》:“夫州吁阻兵而安忍。”《文选 · 潘岳 · 马汧督诔》:“蠢蠢犬羊,阻众陵寡。”
5.怀疑、疑惑。
《左传 · 闵公二年》:“是服也,狂夫阻之。”三国魏 · 嵇康《与吕长悌绝交书》:“足下阴自阻疑,密表系都。”
形
◎艰险难行。
《文选 · 古诗十九首 · 行行重行行》:“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明 ·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 · 卷八上 · 滇游日记八》:“以壁削路阻,不得达。”
阻的两岸词典解释
阻字的翻译
impede, hinder, obstruct; oppose
abblocken, blockieren , aufhalten, behindern , versperren
empêcher, bloquer
ソ ショ はばむ けわしい へだて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