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字的意思和解释

dōu

⻖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90FD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10 画

8 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1213251152

dōu,dū

dou1

4762.7

U+90FD

E983BD

JANL

FTJB

都字概述

〔都〕字拼音是(dōu,dū),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0画

〔都〕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者⻏)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都〕字仓颉码是JANL,五笔是FTJB,四角码是4762.7

〔都〕字统一码UNICODE是U+90F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7117,UTF8:E983BD

〔都〕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都的意思

dū ㄉㄨ

基本解释

大都市。~市。~会。通~大邑。

一国的最高行政机关所在的地方,京城。首~。国~。京~。建~。

美好:“雍容闲雅,甚~”。~丽。~雅。

总。~为一集。

居:“~卿相之位”。

古代称头目、首领。

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邑,者声。从“”,表示与城市有关。本义:建有宗庙的城邑。

2.同本义 ,周时各国把国都叫国,把有宗庙或先君神主的城叫都,没有的叫邑。

,有先君之旧宗庙曰 《说文》距闰王百里为 《周礼》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无曰邑。 《左传 · 庄公二十八年》先王之制,大不过参国之一。 《左传 · 隐公元年》田畴秽,邑露。 《荀子 · 富国》

都鄙(旧时天子宗亲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家(周王朝分封给子弟及公卿大夫的采邑);都亭(都邑中的传舍);都甸(都邑郊外之地)

capital;

3.邦国的都城,国都。

者,国君所居,人所会也。 《释名》兴复汉室,还于旧 诸葛亮《出师表》秋九月,权迁建业。 《三国志 · 吴主传》门帐饮无绪。 宋 · 柳永《雨霖铃》

奠都;定都;故都;国都;京都(旧时称国都);旧都(故都);迁都;行都(旧时指临时的首都);都下(京都之下。即京城);都内(京城内的府库);都邑(首都);都辇(京师);都畿(京都及其附近的地区)

capital;

4.引申为城市。

傅之其人,通邑大 司马迁《报任安书》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予赵。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都道(都城的街道);都阃(都市郭门。引申为守卫城市的统帅。阃:门坎);都庄(都城的大道)

big city;

5.周代王室子弟及三公的封地、采地。

凡造鄙。 《周礼 · 大司徒》。注:“都鄙,王子弟公卿大夫采地,其界曰都。鄙所居也。”之赋。 《周礼 · 大宰》。注:“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左传 · 隐公元年》

都鄙,都家(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fief; feud;

6.国家或帝国的行政区域或行政分区。明、清时基层行政区划是图,图下分十庄,图有地保;图上设都,相当于区或乡。

族长严振先,乃城中十二的乡约,平日最怕 严大老官。 《儒林外史》

region; countryside;

7.头目,首领 。

都老(岭南少数民族的首领之称);都长(唐末帝王侍卫军的首长);都纂(总编纂);都鬼(迷信说法,阴间鬼的头领);都判官(迷信说法,阴间主管生死簿的官)

head;

8.唐、五代宋初军队编制单位,以百人或千人为都 。

都伯(统领百人的军官);都排(百人长。都是军队编制名称,唐和五代,都为千人,宋时缩为百人);都司(绿旗兵中的营级武官,正四品);都尉(官名。系汉代辅助郡守掌管军事的官员)

hundred persons;

9.吏的俗称 。

都护(官名);都监(官名);都府(中央所属各部、府的长官);都校(五代时武官名);都将(后魏铸钱官);都统制(官名。南宋建炎元年始置);都察院(明清时最高监察机构);都老爷(清朝对都察院的给事中,御史的口头称呼);都头(州县的捕盗头目;总头目);都知(客店或酒店的管事人员)

official;

动词

1.建都。

据天下之雄图,六合之上游。 柳宗元《封建论》

found a capital;

2.聚集。

,凡也。 《广雅 · 释训》部者,统其众也。 《后汉书 · 齐武王縯传》注水泽所聚谓之 《水经注 · 水文注》顷择其遗文,为一集。 《文选 · 与吴质书》

都居(水积聚的地方);都场(聚会的地方);都泽(水流汇聚的草泽地带)

accumulate;

3.率领 。

都督(统率,率领);都部(统率兵众)

command;

形容词

1.美好的样子。

身长八尺,仪貌雅。 《三国志 · 孙韶传》不见于子 《诗 · 郑风 · 山有扶苏》。传:“世之美好者也。”妻子衣服丽 《战国策 · 齐策》

都冶(美艳的样子);都雅(优美文雅的样子);都长(指人美貌而性情温厚);都鄙(文雅与卑陋)

elegant;

2.大。

军惊而怀舍。 《吕氏春秋 · 察今》中有柱,傍行八道。 《后汉书 · 张衡传》

都匠(大匠);都酿(大的酿造作坊);都坑(公共厕所);都灶(蒸炊用的大灶)

great;

副词

1.统统,完全。

,凡也。 《广雅 · 释训》

都齐(完全,统统);都数(总数);都领(总领,总管);都邮(古指邮驿总站);都来(统统;总共;总计);都凡(总共)

all;

2.另见 dōu。

dōu ㄉㄡ

基本解释

全,完全。~要。功课学得~不错。

表示语气的加重。一动~不动。

详细解释

副词

1.全部。

all;

2.表示全部包括在内。

渐黄昏,清角吹寒,在空城。 姜夔《扬州慢》常愿天下有情人成眷属。 清 · 林觉民《与妻书》

你的话并不都对;都子(乞丐);都把势(总头目)

3.跟“”字合用,说明理由。

都是你老磨蹭,害得我们来晚了

4.用来加强语气,表示某事物极端的、异常的或不大可能有的情况或事例 。

今天天气真怪,中午比早晨都冷

even;

5.表示已经 。

茶都凉了,赶快喝吧!

already;

6.另见 dū。

都的国语辞典解释

dū ㄉㄨ

详细解释

1.大城市。

花都、港都、通都大邑。

2.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所在地。

首都、国都、京都、行都。

3.姓。如汉代有都稽,明代有都穆。

1.定都。

《史记 · 卷七 · 项羽本纪》:“项王自立为西楚霸王,王九郡,都彭城。”

2.居。

《汉书 · 卷六五 · 东方朔传》:“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

3.总计。

《文选 · 曹丕 · 与吴质书》:“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优雅、优美。

《诗经 · 郑风 · 有女同车》:“彼美孟姜,洵美且都。”《聊斋志异 · 卷一 · 娇娜》:“一少年出,丰采甚都。”

dōu ㄉㄡ

详细解释

1.皆。概括全部的意思。

都好、都是。

2.还、尚且、甚至。

他都如此说了,你又能如何呢!、他一动都不动,活像个木头人似的。

3.业已、已经。有加重语气的意味。

误会都造成了,你懊悔也没用!

发语词,无义。

《书经 · 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功。’”

都的两岸词典解释

dū ㄉㄨ

详细解释

1.城市;也指以具某种特色、特产而闻名的城市。

都市、雾都、瓷都、通都大邑。

2.特指首都。

建都、定都。

3.《书》表示总括。

百年都几日、闲情都几许。

4.姓。

dōu ㄉㄡ

详细解释

1.总括全部。

浑身都是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

2.大部分的意思。

这地区住的大都是客家人。

3.意思更进一层,相当于“甚至”。

一声都不吭、连一点音信都没有、连问都不问我一声。

4.表示“已经”,句末常用“”。

人都走了,还说什么、都什么年代了,还买那玩意儿、那天晚上都十点多了,还有人敲门。

都字的翻译

metropolis, capital; all, the whole; elegant, refined

all, alle, ganz, sämtlich (Adj)​, Hauptstadt, Metropole (S)

tous, tous les, déjà, capitale

ト ツ チョ みやこ すべ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