蹙字的意思和解释
蹙
⾜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8E59 CJK 基本汉字
蹙字概述
〔蹙〕字拼音是(cù),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8画。
〔蹙〕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戚足)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蹙〕字仓颉码是IFRYO,五笔是DHGH06 DHIH98 DHIH86 ,四角码是5380.1。
〔蹙〕字统一码UNICODE是U+8E5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6441,UTF8:E8B999。
〔蹙〕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蹙的意思
蹙 cù ㄘㄨˋ
基本解释
①紧迫。穷~。
②皱,收缩。~眉。~额。~皱。~缩。~金(用拈紧的金线刺绣,使刺绣的纹路绉缩起来。亦称“拈金”)。
③局促不安。~~。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形声。从足,戚声。本义:紧迫,急促。
2.同本义。
政事愈蹙。 《诗 · 小雅 · 小明》
蹙变(急速变化)
urgent;
3.困窘。
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 柳宗元《捕蛇者说》
蹙迫(困窘,窘迫);蹙境(边境防务窘迫)
embarrassed;
4.愁苦的样子 。
蹙怖(忧愁恐惧的样子);蹙然(忧愁不悦的样子)
worried; be in straitened circumstances;
5.局促不安的样子。
蹙然衣粗食恶。 《荀子》
蹙促(局促不安的样子)
respectful and careful;
6.狭窄,狭小 。
蹙弱(迫窄弱小);蹙澳(水流狭窄弯曲)
narrow;
动词
1.聚拢;皱缩。
举疾首蹙额而相告。 《孟子》
蹙恨(皱起眉头表示怨恨);蹙沓(形容多而密集的样子)
knit one's brows; frown;
2.逼迫;追逼。
蹙也百里。 《诗 · 大雅 · 召旻》
蹙迫(逼迫);蹙促(逼迫);蹙击(迫击;追击)
force; compel;
3.接近;迫近。
今也日蹙国百里。 《诗 · 大雅 · 召旻》
蹙迫(逼近)
be close to; approach;
4.缩小;减削。
蹙頞(缩鼻哭泣);蹙土(蹙地。损失国土);蹙动(皱缩)
contract; lose;
5.通“蹴”。踢;踏。
以足蹙路马刍,有诛。 《礼记 · 曲礼上》一蹙自造青云,何至于驽马争路。 《南史 · 刘穆之传》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苏轼《申王画马图》
蹙鞠(踢球);蹙踏(踢;踩踏)
kick; step on;
蹙的国语辞典解释
蹙 cù ㄘㄨˋ
详细解释
动
1.逼迫、逼近。
《周礼 · 冬官考工记 · 弓人》:“夫角之末,蹙于脑而休于气。”《三国志 · 卷五八 · 吴书 · 陆逊传》:“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
2.缩减。
《诗经 · 大雅 · 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今也,日蹙国百里。”唐 ·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国蹙赋更重,人稀役弥繁。”
3.聚拢。
《孟子 · 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
4.踩踏。
宋 · 苏轼《申王画马图》诗:“扬鞭一蹙破霜蹄,万骑如风不能及。”
5.踢。
《礼记 · 曲礼上》:“以足蹙路驺,有诛。”
形
◎恭敬的样子。
《仪礼 · 士相见礼》:“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
蹙的两岸词典解释
蹙字的翻译
urgent, suddenly; grieve, lament
hâte, fouler, affligé
シュク セキ シャク せま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