谏字的意思和解释
谏
⻈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8C0F CJK 基本汉字
谏字概述
〔谏〕字拼音是(jià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1画。
〔谏〕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讠柬)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谏〕字仓颉码是IVDWF,五笔是YGLI06 YSLG98 YGLI86 ,四角码是3579。
〔谏〕字统一码UNICODE是U+8C0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5855,UTF8:E8B08F。
〔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谏的意思
谏 jiàn ㄐㄧㄢˋ
基本解释
◎旧时称规劝君主或尊长,使改正错误。~劝。进~。~阻。兵~。从~如流。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言,柬声。本义:直言规劝。
2.同本义。
谏,证也。 《说文》谏者,正也。 《楚辞 · 七谏序》谏,犹正也。以道正人行。 周礼 · 司谏》注掌谏五恶。 《周礼 · 保氏》。注:“以礼义正之。”三谏不从。 《公羊传 · 庄公二十四年》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 《左传 · 僖公二年》保氏常谏王恶。 《周礼 · 地官》大臣强谏。 《战国策 · 赵策》扶苏以数谏。 《史记 · 陈涉世家》忠谏之路。 诸葛亮《出师表》不为拒谏。 宋 ·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谏阻纳质(指周瑜直言规劝阻止孙权以其子给曹操为人质);谏鼓(朝廷设置供人民进谏时击用的鼓。又名“朝鼓”)
admonish; remonstrate;
3.匡正;挽回。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晋 · 陶潜《归去来兮辞》
rectify; correct; retrieve; redeem;
4.通“间”。离间。
郭开受谏, 李牧就诛。 唐 · 皮日休《忧赋》
sow seeds of discord;
名词
1.谏官。
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 杜甫《晚出左掖》
谏垣(谏官的衙署;指朝中大臣及幕僚百官);谏草(谏官的奏稿);谏院(谏官的衙署);谏议大夫(古官名。简称“谏议”。掌管谏诤及议论)
imperial censors;
2.通“间”。间谍。
设谏以纲独为,举错以观奸动。 《韩非子 · 八经》
spy;
3.姓。
谏字的翻译
remonstrate, admonish
ermahnen, abmahnen , Jian (Eig, Fam)
faire des remontran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