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字的意思和解释

mán

⾍部 共25画 上下结构 U+883B CJK 基本汉字

⾍ 部

25 画

19 画

上下结构

4111251554444554444251214

mán

maan4

2213.6

U+883B

E8A0BB

VFLMI

YXXJ

蠻字概述

〔蠻〕字拼音是(má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25画

〔蠻〕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䜌虫)组成。

〔蠻〕字仓颉码是VFLMI,五笔是YXXJ,四角码是2213.6

〔蠻〕字统一码UNICODE是U+88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4875,UTF8:E8A0BB

蠻的意思

mán ㄇㄢˊ

基本解释

我國古代南方民族的泛稱。《説文•虫部》:“蠻,南蠻,蛇穜。”

輕侮。《廣雅•釋詁三》:“蠻,㑥也。”

粗野,不通情理。如:野蛮;蛮横。《水滸全傳》第三十二回:“也不曾見你這個出家人,恁地蠻法。”

愣;強悍。《忠王李秀成自述》:“我今之禍,因主不從我奏,一味蠻為。”

對奴婢的賤稱。章炳麟《新方言•釋親屬》:“四川謂婢曰蠻,其乞買攜養之童豎曰蠻男,蠻即侮之音轉。”

水獸名。晋郭璞《山海經圖贊•蠻蠻》:“鼠身鼈頭,厥號曰蠻。”

蟲名。《篇海類編•鱗介類•虫部》:“蠻,蟲也。”

古代寓言中的小國名。《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時相與争地而戰,伏尸數萬。”

副詞。方言。表示程度,相當於“”。《海上花列傳》第三回:“三先生也蠻明白哚。”

姓。《通志•氏族略二》:“蠻氏,芈姓,荆之後,因氏焉。”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本義:中國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舊時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數民族。

2.同本義。

,南也。 《說文》畿。 《周禮 · 大司馬》服。又,四夷、八、七閩、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 《周禮 · 職方氏》九夷、八狄、七戎、六謂之四海。 《爾雅 · 釋地》三百里 《書 · 禹貢》荊來威。 《詩 · 小雅 · 采芑》夷要服。 《國語 · 周語》瘴癘浮三蜀,風雲暗百 杜甫《悶》

蠻聲哈剌(南方嘰哩呱拉的聲音);蠻人(指南方人);蠻布(蠻人所織的布);蠻風(指南方蠻地的風;蠻地的風情習俗,引申爲粗野的風俗);蠻煙(南方蠻地的瘴煙)

Man nationalities;

3.對奴婢的賤稱 。

蠻秫秫(對男子的賤稱);蠻童(南方的童僕)

slaves;

形容词

粗野,沒開化 。

蠻法(不講理的樣子);蠻話(橫蠻的話);蠻氣(粗獷悍勇的風氣);蠻性子(脾氣粗暴);蠻不講理(橫蠻不講道理)

fierce; reckless; rough;

副词

〈方〉∶ 很,頗 。

蠻好;蠻有意思;蠻有趣。

quite; pretty; very;

蠻的越南字释义

同“𫣢”。

蠻的国语辞典解释

mán ㄇㄢˊ

详细解释

中国南方种族的旧称。

《礼记 · 王制》:“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唐 · 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1.强横、不通情理。

蛮横、蛮不讲理。

2.落后的、未开化的。

蛮邦、蛮人。

1.强悍、粗野。

蛮干、胡扰蛮缠。

2.很、挺、十分。

《海上花列传 · 第三回》:“三先生也蛮明白哚!俚真真用脱仔倒罢哉,耐看俚阿有倽用场嗄?”

蛮好的!、蛮可怕的。

蠻的两岸词典解释

mán ㄇㄢˊ

详细解释

1.古代称南方各民族。

南蛮、蛮夷之地。

2.粗野,不讲理。

凶蛮、野蛮、蛮不讲理。

3.鲁莽;不顾实际情况。

蛮干。

4.姓。

蠻字的翻译

barbarians; barbarous, savage

alte Bezeichnung für die Minderheiten im Süden Chinas (S)​, grob, roh (Adj)​, sehr, recht (Adj)

brutal, sauvage, plutôt, assez

バン マン えび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