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字的意思和解释

qín yín

⺾部 共7画 上下结构 U+82A9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7 画

4 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1223445

qín,yín

kam4

4420.7

U+82A9

E88AA9

TOIN

AWYN

芩字概述

〔芩〕字拼音是(qín,yí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7画

〔芩〕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艹今)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芩〕字仓颉码是TOIN,五笔是AWYN,四角码是4420.7

〔芩〕字统一码UNICODE是U+82A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3449,UTF8:E88AA9

〔芩〕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芩的意思

qín ㄑㄧㄣˊ

基本解释

〔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对生,花淡紫色,或带青白色,根长大,色深黄,可入药。

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详细解释

名词

1.黄芩。

草也。 《说文》食野之 《诗 · 小雅 · 鹿鸣》

skullcap;

2.古书上指芦苇一类的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对生,披针形,开淡紫色花。根黄色,中医入药,有清热祛湿等作用。

芩的国语辞典解释

qín ㄑㄧㄣˊ

详细解释

1.一种蔓生草类。

《说文解字 · 艸部》:“芩,艸也。”《诗经 · 小雅 · 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芩。”孔颖达正义引陆机曰:“茎如钗股,叶如竹,蔓生。”

2.一种药草。参见“黄芩”条。

芩的两岸词典解释

qín ㄑㄧㄣˊ

详细解释

1.植物名。多年生高草。具发达的匍匐茎,秆直立,花序的小穗有3-4朵小花,基部有丝状柔毛。今名“蔓苇”。

2.姓。

芩字的翻译

Phragmites japonicus

キン ギン ケン ゲン ゴン じしば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