粢字的意思和解释

⽶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U+7CA2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 部

12 画

6 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413534431234

zī,cí,jì

zi1

3790.4

U+7CA2

E7B2A2

IOFD

UQWO

粢字概述

〔粢〕字拼音是(zī,cí,jì),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粢〕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次米)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粢〕字仓颉码是IOFD,五笔是UQWO,四角码是3790.4

〔粢〕字统一码UNICODE是U+7CA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1906,UTF8:E7B2A2

〔粢〕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

粢的意思

zī ㄗ

基本解释

同“”,谷子,子实去壳后为小米。泛指谷物。《左傅•桓公二年》:“粢食不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米,次声。本义: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2.稷,即谷子。

,稷米也。 《玉篇》

粢粝(粗劣的饭食)

millet;

3.特指祭祀用的谷物 。

粢食(古代祭祀时用的以黍、稷所作的饭食);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

grain for sacrificing;

4.谷类的总称。

上帝之盛于是乎出。 《国语》

various kinds of grain;

cí ㄘˊ

基本解释

同“”。《列子•力命》:“食則粢糲。”

jì ㄐㄧˋ

基本解释

通“”。酒。《禮記•禮運》:“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

cī ㄘ

基本解释

〔粢饭〕方言。一种食品。将糯米掺和粳米,用冷水浸泡,沥干后蒸熟,中间裹油条等捏成饭团。

粢的国语辞典解释

zī ㄗ

详细解释

黍、稷、稻、粱、麦、菰等六种谷物的总称。

《左传 · 桓公二年》:“粢食不凿,昭其俭也。”唐 · 孔颖达 · 正义:“粢,亦诸谷总名。”

粢的两岸词典解释

zī ㄗ

详细解释

1.黍、稷、稻、粱、麦、菰等六种谷物的统称。

2.特指古代供祭祀用的谷物。

zī ㄗ

详细解释

参见【粢饭】。

粢字的翻译

grain offered in ritual sacrifice; millet

grain de mil

シ セイ ザイ しと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