秫字的意思和解释
秫
⽲部 共10画 左右结构 U+79EB CJK 基本汉字
秫字概述
〔秫〕字拼音是(shú),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0画。
〔秫〕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禾术)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秫〕字仓颉码是HDIJC,五笔是TSYY,四角码是2393.4。
〔秫〕字统一码UNICODE是U+79E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1211,UTF8:E7A7AB。
〔秫〕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秫的意思
秫 shú ㄕㄨˊ
基本解释
◎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泛指高粱。~秸。~米(高粱米)。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从古文术,加禾。本义:谷物之有粘性者。也指不粘者。
2.同本义。
秫,稷之黏者也。 《说文》稻黍秫稷粟麻秔。 《急就篇》染羽以朱湛丹秫。盖有赤白二种。今北地谓高粱之粘者为秫,秫亦胡秫。 《考工记 · 钟氏》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 陶渊明《和郭主簿》
秫田(种植黏粟之田);秫酒(用秫酿成的酒);秫蘖(制酒用的糯黍与曲);秫稻(即糯稻);秫谷(黍米);秫黍(高粱)
a glutinous variety of cereal;
3.通“鉥”。长针。
黑齿雕题,鳀冠秫缝。 《战国策 · 赵策》
long needle;
秫的国语辞典解释
秫 shú ㄕㄨˊ
详细解释
名
◎带有黏性的谷物。
《说文解字 · 禾部》:“秫,稷之粘者。”清 · 段玉裁 · 注:“秫为黏稷,而不黏者亦通呼为秫;秫而他谷之黏者,亦假借通偁之曰秫。”宋 · 王炎《丰年谣》:“五风十雨天时好,又见西郊稻秫肥。”
秫的两岸词典解释
秫字的翻译
glutinous variety of millet
millet, sorgho, riz glutineux
ジュツ シュツ ジュチ きび はり もちあわ もちご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