盥字的意思和解释
盥
⽫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U+76E5 CJK 基本汉字
盥字概述
〔盥〕字拼音是(guà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6画。
〔盥〕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𦥑水皿)组成,造字法是会意字。
〔盥〕字仓颉码是HXBT,五笔是EILF06 EILF98 VILF86 ,四角码是7710.7。
〔盥〕字统一码UNICODE是U+76E5,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0437,UTF8:E79BA5。
〔盥〕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盥的意思
盥 guàn ㄍㄨㄢˋ
基本解释
①浇水洗手,泛指洗。~洗。~漱。
②洗手器皿:“承姑奉~”。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小篆字形,从臼( jiù ),舂米用的器具,从水,从皿(表示与器皿有关)。合起来表示:以手承水冲洗而下流于盘(皿)。本义:洗手。
2.同本义。
盥,澡手也。从臼水临皿。 《说水》奉匜沃盥。 《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宣子盥而抚之。 《左传 · 僖公十九年》盥而不荐。 《易 · 上观》咸盥漱。 《礼记 · 内则》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 《论衡 · 讥日》
盥手(洗手);盥沐(洗脸);盥帨(洗手后用的擦手布)
wash one's hands;
3.洗涤。
述尽心视湯药,饮食心尝而后进,衣不解带不盥栉者累旬。 《南史 · 谢裕传》附谢述
盥栉(洗脸梳头;洗理);盥浣(洗涤);盥溉(洗涤);盥涤(洗涤);盥濯(洗涤)
wash;
4.除;净 。
盥溉(指除去[罪过,积习等]);盥涤(清除)
clean;
名词
1.古代洗手的器皿。
承姑奉盥,训子停机。 北周 · 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
盥盆(盥洗之盆)
washbasin;
2.祭名。灌祭。酌酒浇地降神 。
盥事(古代灌祭礼仪);盥献(灌祭进献);盥馈(谓侍奉尊者盥洗及进膳食)
sacrificial rites with drink;
盥的国语辞典解释
盥 guàn ㄍㄨㄢˋ
详细解释
动
1.洗手。
《说文解字 · 皿部》:“盥,澡手也。”汉 · 王充《论衡 · 讥日》:“且沐者,去首垢也;洗,去足垢;盥,去手垢;浴,去身垢,皆去一形之垢,其实等也。”
2.洗涤。
唐 · 白居易《冷泉亭记》:“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
名
◎洗涤用的盛水器皿。
北周 · 庾信《周安昌公夫人郑氏墓志铭》:“承姑奉盥,训子停机。”
盥的两岸词典解释
盥字的翻译
wash
waschen, wässern
laver
カン たら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