牒字的意思和解释
牒
⽚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7252 CJK 基本汉字
牒字概述
〔牒〕字拼音是(dié),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3画。
〔牒〕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片枼)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牒〕字仓颉码是LLPTD,五笔是THGS,四角码是2409.4。
〔牒〕字统一码UNICODE是U+725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9266,UTF8:E78992。
〔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牒的意思
牒 dié ㄉㄧㄝˊ
基本解释
◎文书,证件。通~。度~。尺~。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从片,葉( yè )声。古时木片也常用作书写材料,故从“片”。本义:简札。
2.同本义。古代书写用的木片或竹片。
版,札也。 《说文》。按,小简曰牒,大简曰册。薄者曰牒,厚者曰牍。受牒而退。 《左传 · 昭公二十五年》截以为牒。 《汉书 · 路温舒传》王牒石记。 左思《吴都赋》
金牒;玉牒。
writing slip;
3.特指谱籍。
余读牒记。 《史记 · 三代世表》。索隐:“记系谥之书,以牒为之。”
谱牒;家牒。
records of family pedigree;
4.通常由官方颁发的证明某事的文件。
昨夜军牒来,电兵万五千。 唐 ·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
通牒;牒文(公文;文书);牒旨(命令);牒署(办理;管理)
official document;
5.书籍,簿册。
壮志异时 (将来) 开史牒。 宋 · 王安石《送江宁彭给事赴阙》其高第者上名牒。 《后汉书 · 质帝纪》
book and noetbook;
6.讼辞,状子。
certificate;
牒的国语辞典解释
牒 dié ㄉㄧㄝˊ
详细解释
名
1.古代用来书写的小而薄的竹简或木片。
《墨子 · 公输》:“于是见公输盘,子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汉书 · 卷五一 · 路温舒传》:“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
2.官方文书或证件。
《左传 · 昭公二十五年》:“右师不厂对,受牒而退。”金 · 麻九畴《许方村即事》诗:“扑惨官始威,牒烦民更玩。”
最后通牒。
3.各种纪录文件。
《史记 · 卷一三〇 · 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
4.讼状。
《魏书 · 卷四一 · 源子恭传》:“比加采访,略无证明,寻其表状,又复莫落,案牒推理,实有所疑。”清 ·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 卷四 · 滦阳消夏录四》:“今乃知曾投此牒,岂得罪鬼神,使我受笞耶?”
5.绵织品。
《后汉书 · 卷四九 · 王符传》:“且其徒御仆妾,皆服文组彩牒,锦绣绮纨。”
牒的两岸词典解释
牒字的翻译
documents, records; dispatch
tablettes pour écrire, documents
チョウ ジョウ ふ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