殳字的意思和解释

shū

⽎部 共4画 上下结构 U+6BB3 CJK 基本汉字

三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4 画

上下结构

象形字

3554

shū

syu4

7740.7

U+6BB3

E6AEB3

HNE

WCU06 WCU98 MCU86

殳字概述

〔殳〕字拼音是(shū),部首是⽎部,总笔数是4画

〔殳〕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几又)组成,造字法是象形字

〔殳〕字仓颉码是HNE,五笔是WCU06 WCU98 MCU86 ,四角码是7740.7

〔殳〕字统一码UNICODE是U+6BB3,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7571,UTF8:E6AEB3

〔殳〕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三级字表中。

殳的意思

shū ㄕㄨ

基本解释

古代兵器名。以竹、木制成,一端有棱。

秦书八体之一。

㦸柄。

古代船尾用以控制方向的工具。

姓。

详细解释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手持一种长柄勾头似的器具,可以取物,可以打击乐器,后成为兵器。本义:一种用竹或木制成的,起撞击或前导作用的古代兵器。

2.同本义。

,以杖殊人也。 《说文》。段注:“杖者,殳用积竹而无刃”。 毛传:“殳长丈二而无刃是也。殊,断也。”以积竹、八觚,长丈二尺,建于兵车。 《周礼》授旅贲 《周礼 · 司戈盾》而立于道左。 《左传 · 昭公二十三年》伯也执,为王前驱。 《诗 · 卫风 · 伯兮》

殳仗(古代宫廷中的一种仪仗)

long pole;

3.秦书八体之一 。

殳书(古代刻于兵器或觚形物体上的文字);殳虫(秦书八体的殳书和虫书)

Shu style;

4.姓。

殳的国语辞典解释

shū ㄕㄨ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木做成的兵器,长一丈二尺,有棱无刃。

《诗经 · 卫风 · 伯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淮南子 · 齐俗》:“昔武王执戈秉钺以伐纣胜殷,搢 笏杖殳以临朝。”

2.姓。如南朝宋有殳季真。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殳的两岸词典解释

shū ㄕㄨ

详细解释

1.兵器名。古代一种用竹或木做成的兵器,有棱无刃,长约一丈二尺。

2.姓。

3.二一四部首之一。

殳字的翻译

name of old weapon; kill; rad. 79

schlagen, (dreschen)​ (V)​, Shu (Eig, Fam)​, Radikal Nr. 79 = Stock, (Bambuswaffe)​

lance, (nom de famille)​, 79e radical

シュ ジュ ほこ ほこつくり るま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