旒字的意思和解释

liú

⽅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65D2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13 画

9 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4153314154325

liú

lau4

0821.3

U+65D2

E69792

YSOYU

YTYK06 YTYK98 YTYQ86

旒字概述

〔旒〕字拼音是(liú),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3画

〔旒〕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𭤨㐬)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旒〕字仓颉码是YSOYU,五笔是YTYK06 YTYK98 YTYQ86 ,四角码是0821.3

〔旒〕字统一码UNICODE是U+65D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6066,UTF8:E69792

〔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旒的意思

liú ㄌㄧㄡˊ

基本解释

古代旌旗下边或边缘上悬垂的装饰品:“旌旗垂~”。

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冕而前~”。

详细解释

名词

1.旗子下边悬垂的饰物。

旗十有二 《礼记》。又如:旒旌(有垂旒的旌旗);旒缀(旌旗的垂饰。系结于旌旗之上。喻附属);旒苏(旒旗的垂饰)

ribbon;

2.古代皇帝礼帽前后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 《礼记 · 玉藻》

旒纩;旒紞(冕冠上悬垂的玉串);旒扆(借称帝王。扆为帝王座位后的屏风)

tassels on ancient crowns, etc.;

旒的国语辞典解释

liú ㄌㄧㄡˊ

详细解释

1.旗子上垂下来的彩带。

《玉篇 · 㫃部》:“旒,旌旗垂者。”《史记 · 卷二四 · 乐书》:“龙旗九旒,天子之旌也。”

2.冠冕上垂悬的珠玉。

明 · 张自烈《正字通 · 方部》:“旒,以丝绳贯玉,垂冕前后也。”《后汉书 · 卷二六 · 蔡茂传》:“赐以三公之服,黼黻冕旒。”

旒的两岸词典解释

liú ㄌㄧㄡˊ

详细解释

1.《书》旗子上垂下来的彩带饰物。

龙旗九旒(《史记‧卷二十四‧乐书》)。

2.《书》古代帝王礼帽前后悬垂的玉串。

天子玉藻,十有二旒(《礼记‧玉藻》)。

旒字的翻译

fringes of pearls on crowns

Quast (S)

franges garnies de jade tombant à l'avant et à l'arrière de la couronne de l'empereur

リュウ ル はたあ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