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字的意思和解释
族
⽅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5CF CJK 基本汉字
族字概述
〔族〕字拼音是(zú,sǒu,còu,zòu),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1画。
〔族〕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𭤨矢)组成,造字法是会意字。
〔族〕字仓颉码是YSOOK,五笔是YTTD,四角码是0823.4。
〔族〕字统一码UNICODE是U+65C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6063,UTF8:E6978F。
〔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族的意思
族 zú ㄗㄨˊ
基本解释
①亲属,泛指同姓之亲。~规。~长。家~。
②指具有共同起源和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
③指在历史上形成的人群的稳定共同体,他们有共同的语言、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心理素质。民~。
④聚居而有血统关系的人群的统称。宗~。氏~。部~。
⑤事物有共同属性的一大类。芳香~。
⑥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把全家或包括母亲、妻家的人都杀死。~灭。
⑦聚合,集中。云气不待~而雨。
详细解释
名词
1.会意。本义:箭头。
2.同本义。
族,矢锋也。束之族族也。 《说文》。
arrowhead;
3.家族,氏族。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 《书 · 尧典》。陆德明释文:“上自高祖,下至玄孙,凡九族。”
大族(人口多、分支繁的家族);族氏(宗族姓氏);族正(清时聚族而居的地方;挑选族中地位名望最高的人主持和裁决本族事务,名为“族正”)
clan;
4.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
亡秦族矣。 汉 · 贾谊《过秦论》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收:聚,团结) 宋 · 王安石《伤仲永》繁衍之族。 清 · 洪亮吉《治平篇》
族地(一姓一族的土地);族姓(同姓的亲族;家族姓氏;世族大姓)
surname;
5.民族 。
汉族;回族;维吾尔族。
nationality;
6.古代百家为一族。
四闾为族,使之相葬。 《周礼》。郑玄注:“闾,二十五家;族,百家。”
族长。
a hundred families;
7.品类,种类。
士大夫之族。 唐 · 韩愈《师说》莫不族布。 明 · 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species;
8.动植物分类学中相当于亚群或子群,或在此之下,但经常次于亚科的单位;亦指不按分类学的自然群 。
猫族;玫瑰族。
tribe;
9.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庄子 · 养生主》
knot;
动词
1.灭族。把 [罪犯的] 家族成员全部处死。
族秦者, 秦也,非天下也。 唐 · 杜牧《阿房宫赋》
族诛(族灭。一人犯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
execute all family members(of a criminal);
2.丛聚。
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庄子》
族生(丛生);族居(群居;聚居);族云(凝聚的云气)
gather together;
形容词
◎众多。
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 《韩非子 · 喻老》
族庖(众庖。指一般的厨师)
multitudinous;
族的国语辞典解释
族 zú ㄗㄨˊ
详细解释
名
1.亲属。
《晋书 · 卷一〇〇 · 孙恩传》:“孙恩字灵秀,瑯邪人,孙秀之族也。”
家族、九族。
2.泛指同姓的人。
同族、宗族。
3.人种的类别。
汉族、苗族。
4.有共同属性的群类。
《淮南子 · 俶真》:“万物百族,使各有经纪条贯。”唐 · 韩愈《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水族、甲族、贵族、火腿族。
动
1.古时刑罚连及罪人的家属亲人。
《书经 · 泰誓上》:“罪人以族,官人以世。”汉 · 孔安国 · 传:“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
2.灭。
唐 · 杜牧《阿房宫赋》:“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副
◎丛聚、群集。
《尔雅 · 释木》:“木族生为灌。”晋 · 郭璞 · 注:“族,丛。”《庄子 · 在宥》:“云气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
族居。
族的两岸词典解释
族 zú ㄗㄨˊ
详细解释
1.亲属。
家族、母族、妻族、族兄。
2.泛指同姓的人。
宗族。
3.种族;民族。
汉族、蒙族、苗族、斯拉夫族。
4.指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特征的群类。
水族、上班族、夜猫族。
5.《书》丛聚;聚集。
木族生为灌(《尔雅‧释木》)。
6.《书》古代一种残酷的刑法。一人有罪,杀死犯罪者整个家族,甚至牵连其母族、妻族。
罪人以族,官人以世(《书经‧秦誓上》)。
7.姓。
族字的翻译
a family clan, ethnic group, tribe
Familie, Volksgruppe, Klasse (gesellschaftlich), Nationalität (S, Pol)
clan, ethnie, famille
ゾク ソク ソウ ス あつまる やか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