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字的意思和解释
揭
⺘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3ED CJK 基本汉字
揭字概述
〔揭〕字拼音是(jiē,qì,hé),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揭〕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扌曷)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揭〕字仓颉码是QAPV,五笔是RJQN,四角码是5602.7。
〔揭〕字统一码UNICODE是U+63E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5581,UTF8:E68FAD。
〔揭〕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揭的意思
揭 jiē ㄐㄧㄝ
基本解释
①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锅。~幕。
②使隐瞒的事物显露。~露。~发。~底。~穿。~短。~晓。
③高举。~竿而起。
④标示。~橥( zhū )(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引申为标志。亦作“揭著”)。~示。
⑤扛,持。
⑥姓。
详细解释
名词
◎标志 峨嵋为泉阳之揭。—— 郭璞《江赋》
mark; sign; symbol;
形容词
1.高亢 。
揭天(声音高入天际);揭调(高调);揭孽(很高的样子)
roaring;
2.揭揭。
slender; ride fast;
3.修长的样子。
4.疾驰的样子。
车马揭揭。
动词
1.形声。从手,曷声。本义:高举。
2.同本义。
揭,高举也。 《说文》西柄之揭。 《诗 · 小雅 · 大东》修剑揭以低昂。 张衡《思玄赋》揭其剑。 《战国策 · 齐策四》揭竿为旗 汉 · 贾谊《过秦论》两竿夹接。 明 · 高启《书博鸡者事》
揭厉(高举而扬厉之);揭鸡肆赦(在高竿上树起金鸡,宣布大赦)
raise;
3.肩负;担;扛。
负匮揭箧担囊而趋。 《庄子 · 胠箧》
揭箧(把箱笼扛走;比喻全部抄袭他人文字)
carry;
4.披露;发表;公布。
会闱揭晓,名次群英。 李昌祺《前灯余话》
揭条(揭桃。揭调,揭露别人的短处);揭旧书(方言。揭老底);揭极(揭发恶性的报告);揭参(揭发弹劾);揭黄(用黄榜公布);揭载(刊登;发表);揭贴(张贴)
announce; publish; disclose;
5.掀起; 拿开。
揭水指路。 唐 · 李朝威《柳毅传》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 《水浒传》
揭白(旧时人死后,请画师给死人画像。首先要揭去死人脸上蒙的白纸,故名);揭地掀天(翻天覆地)
take off;
6.露出;向上翘。
颠沛之揭。 《诗 · 大雅 · 荡》唇揭者甚齿塞。 《战国策》
turn up;
7.借债 。
揭借(借);揭债(借债);揭折(抵偿,折还)
borrow;
揭的国语辞典解释
揭 jiē ㄐㄧㄝ
详细解释
动
1.举、高举。
《战国策 · 齐策四》:“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高揭义旗、揭竿而起。
2.公开表露出来。
揭露、揭短、揭底、揭晓。
3.掀开、拉开。
唐 · 韩偓《复偶见三绝》之三:“半身映竹轻闻语,一手揭帘微转头。”
揭幕、揭锅盖。
4.把黏在物体上面的东西撕下。
揭膏药、揭疮巴、揭下壁报。
5.肩负。
《庄子 · 胠箧》:“然而巨盗至,则负匮揭箧担囊而趋。”唐 · 杜光庭《虬髯客传》:“乃紫衣戴帽人,杖揭一囊。”
名
◎姓。如唐代有揭镇,清代有揭暄。
揭的两岸词典解释
揭 jiē ㄐㄧㄝ
详细解释
1.举起;高举。
揭竿起义。
2.使隐蔽的事情显露出来。
揭穿、揭露、揭底牌、谜底揭晓。
3.掀起、拉开覆盖或靠近的物品。
揭锅盖、揭开面纱、揭开帘幕。
4.把黏在物体上的东西取下。
揭疮疤、揭下邮票。
5.姓。
揭字的翻译
raise, lift up; surname
abheben , enthüllen, ausplaudern , Jie (Eig, Fam)
enlever, découvrir, dénoncer
ケイ ケツ コチ ケチ ゲチ ゴチ テイ タイ かかげ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