揆字的意思和解释

kuí

⺘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63C6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12 画

9 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121543341134

kuí

kwai4

5203.4

U+63C6

E68F86

QNOK

RWGD

揆字概述

〔揆〕字拼音是(kuí),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揆〕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扌癸)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揆〕字仓颉码是QNOK,五笔是RWGD,四角码是5203.4

〔揆〕字统一码UNICODE是U+63C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5542,UTF8:E68F86

〔揆〕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揆的意思

kuí ㄎㄨㄟˊ

基本解释

揣测( ― 度duó、― 测)~度。~策。~古察今。

道理,准则。千载一~。

事务。百~。

管理,掌管。~百事。

旧称总揽政务的人,如宰相等。阁~。~席(宰相之位)。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癸声。本义:测量方位。

2.同本义。

,度也。 《说文》之以日,作于楚室。 《诗 · 鄘风 · 定之方中》初率其辞而其方。 《易 · 系辞》南北之七同也。 《国语 · 周语》

measure; direction-find;

3.揆度,大致估量现实状况。

皇览予初度兮,肇锡予以嘉名。 《楚辞 · 离骚》凡圣人见祸福也,亦端推类。 《论衡 · 实知》其所以,虽未必尽由于此,亦不可不以为戒。 《镜花缘》

揆格(对客观事物的量度推究);揆量(审度);揆端(估量事物的端倪);揆抚(审度省察);揆德(度量人的品德)

conjecture; estimate;

4.管理;掌管。

[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左传》

揆持(掌管;管理)

administer;

5.灭;破。

靖郭君大怒,曰:“刬而类,吾家。” 《吕氏春秋》

put out;

名词

1.准则;原则。

先圣后圣,其一也。 《孟子 · 离娄下》

千载一揆

criterion;

2.事务;政事。

纳于百,百时叙。 《书 · 舜典》

affairs;

3.因宰相管理百官百事,后遂以指宰相或相当于宰相之职 。

揆路(宰相之位,内阁);揆衡(宰相)

prime minister;

揆的国语辞典解释

kuí ㄎㄨㄟˊ

详细解释

1.揣测、审度。

《说文解字 · 手部》:“揆,度也。”宋 · 欧阳修《江邻几文集序》:“余窃不自揆,少习为铭章,因得论次当世贤大夫功行。”清 · 多尔衮《致史可法书》:“揆诸情理,岂可谓平!”

揆其用心、揆情度理。

2.掌管。

《左传 · 文公十八年》:“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辽史 · 卷三一 · 营卫志 · 序》:“其人土著而居绥服之中,外奋武卫,内揆文教,守在四边。”

1.道理。

《孟子 · 离娄下》:“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唐 · 李白《比干碑》:“殊涂而一揆,异行而齐致。”

2.政事、事务。

《书经 · 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后汉书 · 卷五九 · 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

3.统理国政的官员、职位。如古代称宰相为“首揆”,近代则称内阁总理或相当内阁总理的官职为“阁揆”。

《晋书 · 卷一九 · 礼志上》:“桓温居揆,政由己出。”

kuǐ ㄎㄨㄟˇ

详细解释

(一)之又音。

揆的两岸词典解释

kuí ㄎㄨㄟˊ

详细解释

1.《书》推测;揣度。

揆度、揆情度理。

2.负责统理国政的官员。古代的宰相称为“首揆”。今内阁总理称为“阁揆”。

揆字的翻译

prime minister; to guess, estimate

schätzen, bewerten

conjecturer, calculer

キ ギ はかりごと はか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