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字的意思和解释
怨
⼼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6028 CJK 基本汉字
怨字概述
〔怨〕字拼音是(yuàn,yù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9画。
〔怨〕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夗心)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怨〕字仓颉码是NUP,五笔是QBNU,四角码是2733.1。
〔怨〕字统一码UNICODE是U+6028,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4616,UTF8:E680A8。
〔怨〕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怨的意思
怨 yuàn ㄩㄢˋ
基本解释
①仇恨。~恨。恩~。宿~。~仇。~敌。~府(大家怨恨的对象)。~声载道。
②不满意,责备。埋( mán )~。抱~。~言。任劳任~。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夗( yuàn )声。本义:怨恨;仇恨。
2.同本义。
怨,恚也。 《说文》曰怨乎。 《论语》。皇疏:“恨也。”施行得理,谓之德。反德为怨。 《贾子道术》不怨人取之。 《淮南子 · 说山》天子甚怨。 《汉书 · 李广苏建传》人怨恶其君。 清 · 黄宗羲《原君》怨颇兴。 清 · 张廷玉《明史》怨愤所积。 孙文《序》
怨怅(怨畅。怨恨);怨谤(怨恨诽谤);怨恶(怨恨憎恶);怨艾(悔恨自己的错误);怨詈(怨恨并咒骂);恩怨(恩惠和仇恨);宿怨(旧有的怨恨);怨痛(怨恨哀痛)
rankle; grudge;
3.责怪;埋怨。
羌笛何须怨杨柳。 唐 · 王之涣《凉州词》天下怨谤。 宋 ·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抱怨(埋怨);怨咎(埋怨责备);怨思(抱怨迂居,怀念故土);怨责(埋怨责怪)
blame; reproach; complain;
4.讥讽。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论语》
怨刺(讽刺);怨讥(讥讽)
satirize;
5.别离 。
怨旷(长期别离;女无夫,男无妻);怨妇(丧夫或丈夫别离很久的妇人)
take leave;
6.哀怨。
乐不乐者,其民必怨,其生必伤。 《吕氏春秋》。高诱注:“怨,悲。”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 晋 · 陆机《叹逝赋》
怨切(悲切);怨咽(哀伤呜咽);怨秋(悲秋);怨切(悲切);怨笛(哀怨幽咽的笛声);怨情(悲怨的情怀);怨调(哀怨的曲调);怨惜(悲怨惋惜)
plaintif; sad;
名词
1.仇恨,怨仇。
此百世之怨。 《史记 · 平原君虞卿列传》是积怨畜祸也。 《史记 · 商君列书》举公义,辟私怨。 《墨子 · 尚贤》
animosity; enmity;
2.怨家。
外举不辟怨。 《礼记 · 儒行》
enemy; foe;
怨的国语辞典解释
怨 yuàn ㄩㄢˋ
详细解释
动
◎责备、怪罪、痛恨。
《论语 · 里仁》:“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史记 · 卷一〇七 · 魏其武安侯传》:“武安由此大怨灌夫、魏其。”
怨天尤人、任劳任怨。
名
◎仇恨。
《左传 · 成公三年》:“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礼记 · 儒行》:“儒有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
结怨、宿怨、以德报怨、恩怨分明。
形
◎不满的、哀愁的。
唐 · 白居易《杨柳枝二十二韵》:“乐童翻怨调,才子与妍词。”
怨言、怨妇、怨声载道。
怨的两岸词典解释
怨字的翻译
hatred, enmity, resentment
beschuldigen, Schuld geben (V), Haß, Groll, Feindseligkeit (V), jdn. für etw. verantwortlich machen, tadeln (V), seufzen, bedauern (V), sich beklagen, sich beschweren, jdn. etw. verübeln (V)
rancune, plainte, reprocher, se plaindre de, en vouloir
エン オン ウン うらむ うら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