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字的意思和解释

⼼部 共9画 上下结构 U+6012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9 画

5 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531544544

nou6

4733.4

U+6012

E68092

VEP

VCNU

怒字概述

〔怒〕字拼音是(),部首是⼼部,总笔数是9画

〔怒〕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奴心)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怒〕字仓颉码是VEP,五笔是VCNU,四角码是4733.4

〔怒〕字统一码UNICODE是U+601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4594,UTF8:E68092

〔怒〕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怒的意思

nù ㄋㄨˋ

基本解释

生气,气愤。~色。~视。~叱。~骂。恼~。息~。

气势盛。~涛。~火。心花~放。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族。

谴责:“若不可教而后~之”。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奴声。本义:发怒,明显地表形于外的生气。

2.同本义。

,恚也。 《说文》怨而不 《国语 · 周语》薄言往愬,逢彼之 《诗 · 邶风 · 柏舟》驴不胜 唐 · 柳宗元《三戒》吏呼一何 唐 · 杜甫《石壕吏》 晋 · 干宝《搜神记》瞋目大怒。

怒烘烘(怒哄哄,怒叿叿,怒吽吽。怒气冲冲的样子);怒恶(嘖怒,发恨);怒心(愤怒之心);怒忿(气愤);怒恚(愤怒);怒猊(愤怒的狮子);怒恼(恼怒);怒愤(愤怒);怒噪(愤怒喧哗)

anger; fury; rage;

3.谴责。

若不可教,而后之。 《礼记 · 内则》

怒怨(责备);怒言(谴责之言);怒谴(责怪)

blame;

4.奋起;奋发。

[鹏]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庄子 · 逍遥游》

怒行(奋斗疾行);怒马(奋马);怒臂(奋臂)

do all one can;

5.激怒。

自勇其断,则毋以其敌之。 《史记》夫唯义可以士,士以义可与百战。 宋 · 苏洵《权书上》

irritate;

6.超过。

刑罚不罪,爵赏不踰德。 《荀子 · 君子》

surpass;

形容词

1.气势很盛、不可遏止。

秋高风号。 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涛排壑。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务 》序

in profusion; burst;

2.声响巨大 。

怒号;怒涛

roaring;

名词

1.通“”。妻子儿女。

黄帝、 尧、 舜诛而不 《商君书 · 更法》

wife and children;

2.通“”。彗星尾。

蚩尤之旗,类彗而后曲,…其,青黑色。 《汉书 · 天文志》

tail;

怒的国语辞典解释

nù ㄋㄨˋ

详细解释

1.气愤、生气。

《淮南子 · 天文》:“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唐 · 杜甫《石壕吏》诗:“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怒嗔、愤怒、恼怒。

2.谴责。

《韩非子 · 五蠹》:“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礼记 · 内则》:“姑教之,若不可教而后怒之。”汉 · 郑玄 · 注:“怒,谴责也。”

愤怒的情绪。

《论语 · 雍也》:“不迁怒,不贰过。”

恼羞成怒。

1.气愤的、愤怒的。

怒气冲天、怒火攻心。

2.强健、雄劲。

《后汉书 · 卷六七 · 党锢传 · 贾彪传》:“贾氏三虎,伟节最怒。”唐 ·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 卷五 · 寺塔记》:“吴道子白昼地狱变,笔力劲怒。”

3.声势浩大、劲急。

怒涛、怒潮汹涌。

1.旺盛。

《庄子 · 外物》:“草木怒生。”

心花怒放。

2.奋发。

《庄子 · 逍遥游》:“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唐 · 韩愈《燕河南府秀才得生字》诗:“怒起簸羽翮,引吭吐铿轰。”

怒的两岸词典解释

nù ㄋㄨˋ

详细解释

1.生气;愤怒。

怒吼、恼羞成怒、勃然大怒。

2.猛烈;旺盛。

怒潮、心花怒放。

3.指怒族。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怒字的翻译

anger, rage, passion; angry

ungehalten, entrüstet, empört (Adj)

colère, fureur

ド ヌ いかる おこる いか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