忝字的意思和解释

tiǎn

⺗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FDD CJK 基本汉字

二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8 画

5 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11342444

tiǎn

tim2

2033.3

U+5FDD

E5BF9D

HKP

GDNU

忝字概述

〔忝〕字拼音是(tiǎ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8画

〔忝〕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天⺗)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忝〕字仓颉码是HKP,五笔是GDNU,四角码是2033.3

〔忝〕字统一码UNICODE是U+5FD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4541,UTF8:E5BF9D

〔忝〕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忝的意思

tiǎn ㄊㄧㄢˇ

基本解释

辱,有愧于,常用作谦辞。~在知交。~属知己。~列门墙(愧在师门)。~为人师。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心,天声。本义:羞辱,愧对;辱。

2.同本义。

,辱也。 《说文》祖考。 《书 · 君牙》辟不辟,厥祖。 《书 · 太甲上》。传:“忝,辱也。”尔所生。 《诗 · 小雅 · 小宛》二十科名。 宋 · 司马光《训俭示康》

有忝(有愧于;有辱)

disgrace;

3.荣幸[做] ——用作谦词。

忝列门墙;忝在知交。

have the honor to be;

4.同“”。挺起;凸出。

假僧接刀在手,解开衣服,起胸膛,将左手抹腹,右手持刀,唿喇的响一声,把腹皮剖开。 《西游记》

throw forward;

副词

表示愧于进行某事 ——用作谦词。

当大任,义在安国。 陈寿《三国志》

忝眷;忝居。

unworthy, thily;

忝的国语辞典解释

tiǎn ㄊㄧㄢˇ

详细解释

羞辱、污蔑。

《诗经 · 小雅 · 小宛》:“夙兴夜寐,毋忝尔所生。”

自称的谦词。有轻贱、侮辱的意思。

《西游记 · 第九回》:“孩儿叨赖母亲福庇,忝中状元,钦赐游街。”

忝居、忝为人师、忝列门墙。

忝的两岸词典解释

tiǎn ㄊㄧㄢˇ

详细解释

1.《书》自谦辞。表示感到惭愧之意。

忝列门墙、忝为人师。

2.《书》羞辱。

无忝所生。

忝字的翻译

disgraced; ashamed; self-deprecating

indigne, avilir

テン かたじけな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