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字的意思和解释
奏
⼤部 共9画 半包围结构 U+594F CJK 基本汉字
奏字概述
〔奏〕字拼音是(zòu,còu),部首是⼤部,总笔数是9画。
〔奏〕字结构是半包围结构,可拆解为(⿱𡗗天)组成,造字法是会意字。
〔奏〕字仓颉码是QKHK,五笔是DWGD,四角码是5043.0。
〔奏〕字统一码UNICODE是U+594F,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2863,UTF8:E5A58F。
〔奏〕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奏的意思
奏 zòu ㄗㄡˋ
基本解释
①作乐(yuè ㄩㄝˋ),依照曲调吹弹乐器。演~。~国歌。~鸣曲。
②封建时代臣子对皇帝陈述意见或说明事情。启~。~议。~疏。~折。~本。~对。
③呈现,取得。~效。~功。~捷(取得胜利)。大~奇功。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屮”( chè ),初生的草,有上进义;中为双手形;下为“本”( tāo ),行趋之义。本义:奉献,送上。
2.同本义。
奏,进也。 《说文》敷奏以言。 《虞书》以奏肤公。 《诗 · 小雅 · 六月》各奏尔能。 《诗 · 小雅 · 宾之初筵》予乘四载,随水刊木,既益奏庶鲜食。 《书 · 益稷》相如奉璧奏 秦王。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奏其技。 清 · 黄宗羲《柳敬亭传》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论衡 · 逢遇》燕姬奏妙舞, 郑女发清歌。 萧纪《同萧长史看妓》俟封奏时潜易之而己。 方苞《狱中杂记》
奏舞(行舞,献舞);奏歌(行歌,献歌)
present;
3.特指向帝王进言或上书。
上书谓之奏。 《论衡 · 对作》奏平彻以闲雅。 陆机《文赋》。注:“奏以陈情叙事。”奏对称旨。 清 · 梁启超《谭嗣同传》
奏书(上奏于天子的文书);奏牍(古时臣子上奏君上的书牍);奏参(向皇上奏章弹劾);奏事(臣下上书给天子论事);奏劾(上章弹劾);奏明(奏陈明白)
present a memorial to the throne;
4.演奏,吹奏。
奏而食。 《礼记 · 玉藻》要其节奏。 《礼记 · 乐记》皆奏鸣凤。 清 ·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迨半奏。辍其技不奏。更奏鸣凤。含愁更秦绿绮琴,调高弦绝无知音。 唐 · 卢仝《有所思》
奏公(从事演奏);奏阕(乐曲演奏终了);奏假(演奏升堂之乐);奏庸(击钟);奏曲(演奏乐曲)
play; perform;
5.取得;产生。
各奏汝功。 唐 · 韩愈《平淮西碑》
奏绩(取得成绩;建立功绩);奏凯(胜利)
achieve; produce;
6.进(刀)。
奏刀騞然。 《庄子 · 养生主》
feed(the knife);
名词
◎臣子上帝王的文书。
在奏未上,会得进兵玺书。《后汉书·赵充国传》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
奏稿(奏章的草稿);奏札(臣下上殿奏对时呈给皇帝的文书);奏牍(书写奏章的简牍);奏案(批阅奏本的几桌)
memorial to the throne;
奏的国语辞典解释
奏 zòu ㄗㄡˋ
详细解释
动
1.进献。
《汉书 · 卷七四 · 丙吉传》:“不得令晨夜去皇孙敖荡,数奏甘毳食物。”汉 · 王充《论衡 · 逢遇》:“以夏进𬬻,以冬奏扇。”
2.古代臣下向皇帝上书或进言。
《汉书 · 卷六八 · 霍光传》:“光遂复与丞相敞等上奏。”
启奏。
3.吹弹乐器。
吹奏、伴奏、弹奏、演奏、独奏。
4.显现、发生。
《明史 · 卷八四 · 河渠志二》:“(崇祯)帝趣鸠工,未奏绩而明亡。”
大奏奇功、奏效。
5.往、走。
《新唐书 · 卷一五五 · 马燧传》:“比悦至,火止,气少衰,燧纵兵击之。悦败奏桥。桥已焚,众赴水死者不可计。”
名
1.古代臣下向皇帝进呈的文书。
南朝梁 · 刘勰《文心雕龙 · 章表》:“汉定礼仪,则有四品:一曰章,二曰奏,三曰表,四曰议。”
奏状、奏褶。
2.音乐高低抑扬的节拍。
节奏轻快。
奏的两岸词典解释
奏字的翻译
memorialize emperor; report
spielen (V), hervorrufen, produzieren (V)
jouer (de la musique), exécuter
ソウ シュ かなでる もう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