喑字的意思和解释
喑
⼝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5591 CJK 基本汉字
喑字概述
〔喑〕字拼音是(yīn,yǐn,yì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喑〕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口音)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喑〕字仓颉码是RYTA,五笔是KUJG,四角码是6006.1。
〔喑〕字统一码UNICODE是U+559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1905,UTF8:E59691。
〔喑〕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喑的意思
喑 yīn ㄧㄣ
基本解释
①哑,不能说话。~哑难言。
②缄默,不说话。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口,音声。本义:小儿哭泣不止。
2.同本义。
喑,宋齐谓儿泣不止曰喑。 《说文》
cry ceaselessly;
3.恚怒声。相当于“嗯”。
徐郎见言,大怒:“喑,我教你去捉 太公,主将倒来取救兵!” 《武王伐纣平话》
喑哑叱咤(发怒喝叫声);喑呜叱(呵叱怒喝)
anger;
4.缄默不语。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清 · 龚自珍《己亥杂诗》
喑气(不吭声;不说话);喑畏(畏惧不敢出言)
keep silent;
5.因悲伤过度而哽咽,哭不出声来 。
喑呜(悲咽);喑咽(悲伤哽咽)
chock with sobs;
形容词
◎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遂称风疾,喑不能言。 《后汉书 · 袁闳传》此譬犹瘖者而使为行人,聋者而使为乐师。 《墨子》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喑聋之指麾也。 《史记》
喑涩(沙哑干涩)
mute;
喑的越南字释义
喑
◎同“𩆢”。
喑的国语辞典解释
喑 yīn ㄧㄣ
详细解释
副
◎嗓哑不能出声。
《后汉书 · 卷四五 · 袁安传》:“遂称风疾,喑不能言。”
喑哑。
动
◎缄默、沉默。
《墨子 · 亲士》:“臣下重其爵,位而不言,近臣则喑,远臣则唫。”
喑字的翻译
to be dumb; the sobbing of infants
doof, sprachlos
muet, silencieux
イン オン アン お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