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字的意思和解释

xiāo xià

⼝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547C CJK 基本汉字

一级汉字 通用字

⼝ 部

8 画

5 画

左右结构

形声字

25134312

hū,xiāo,xū,hè,xià

fu1

6204.9

U+547C

E591BC

RHFD

KTUF06 KTUF98 KTUH86

呼字概述

〔呼〕字拼音是(hū,xiāo,xū,hè,xià),部首是⼝部,总笔数是8画

〔呼〕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口乎)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呼〕字仓颉码是RHFD,五笔是KTUF06 KTUF98 KTUH86 ,四角码是6204.9

〔呼〕字统一码UNICODE是U+547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1628,UTF8:E591BC

〔呼〕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呼的意思

hū ㄏㄨ

基本解释

喊。~喊。~声。~吁。~天号( háo )地。

唤,叫。~唤。~叫。~应。~朋引类(招引同类的人,共同做坏事)。

往外出气,与“”相对。~气。~吸。

象声词。~地跳起来。

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口,乎声。本义:吐气,与“”相对。

2.同本义 。生物体把体内的气体排出体外——与“”相对。

,外息也。 《说文》(外息,指呼气)阴盛则吸万物而藏之内也。 《书 · 大传》引针。 《素问 · 离合真邪论》

呼哈(呼吸吞吐);呼噏(吐云纳气);呼息(呼吸,喘气);呼翕(呼气和吸气)

exhale; breathe out;

3.大声叫喊。

,唤也。 《广韵》式号式 《诗 · 大雅 · 荡》城上不 《礼记 · 曲礼上》媵侍于户外,则闻。 《仪礼 · 士昏礼》河伯妇来。 《史记 · 滑稽列传》一人大 《虞初新志 · 秋声诗自序》夫起大呼。妇亦大呼。千百人大呼。

呼噪(嘈杂地叫喊;喧嚷);呼天(向天呼喊以求助);呼天吁地(呼喊天地以求救助)

cry out;

4.召唤。

张良与俱去。 《史记 · 项羽本纪》前者 宋 · 欧阳修《醉翁亭记》攻打。 《广东军务记》忠烈大 清 · 全祖望《梅花岭记》

呼之即来;一呼百诺。

call;

5.称呼。

宋将军。 明 · 魏禧《大铁椎传》名。 清 · 邵长蘅《青门剩稿》

自呼其名;呼唱(大声唱名);呼称(称呼);呼谓(称呼,称谓)

name;

6.姓。

象声词

常用来形容迅疾、风声等 。

呼呼(形容鼾声、风声、着火声);呼呼的(像风一样快);呼啦啦(多形容风声、流水声、鸟振翅声等)

puff; whir;

呼的国语辞典解释

hū ㄏㄨ

详细解释

1.吐气。与“”相对。

《庄子 · 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唐 · 柳宗元《捕蛇者说》:“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籍也。”

呼气。

2.大声呐喊。

《诗经 · 大雅 · 荡》:“式号式呼,俾昼作夜。”《文选 · 李陵 · 答苏武书》:“振臂一呼,创病皆起。”

3.招、唤。

《史记 · 卷四十八 · 陈涉世家》:“陈王出,遮道而呼涉。”唐 · 颜仁郁《农家》诗:“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

呼朋引伴、呼风唤雨。

4.称、谓。

唐 · 白居易 · 寄明州于驸马使君三绝句之三:“何郎小妓歌喉好,严老呼为一串珠。”《浮生六记 · 卷一 · 闺房记乐》:“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

表感叹的语气。

《论语 · 八佾》:“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形容风吹动的声音。

北风呼呼的吹。

姓。如汉代有呼子先。

呼的两岸词典解释

hū ㄏㄨ

详细解释

1.经口或鼻将气体排出体外,即吐气(与“”相对)。

呼吸、呼气。

2.大声喊。

呼啸、欢呼、呼声震天、大声疾呼。

3.招来;叫唤。

呼朋引伴、呼风唤雨、一呼百应。

4.称呼。

他俩自幼兄弟相呼,感情极好。

5.拟声词。模拟风声。

狂风呼呼吹来。

6.姓。

呼字的翻译

breathe sigh, exhale; call, shout

ausatmen, rufen (V)​, Hu (Eig, Fam)

コ カ ク コウ キョウ よ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