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字概述
〔习〕字拼音是(xí),部首是⼄部,总笔数是3画。
〔习〕字结构是独体字,造字法是形声字。
〔习〕字仓颉码是SIM,五笔是NUD,四角码是1712。
〔习〕字统一码UNICODE是U+4E6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0064,UTF8:E4B9A0。
〔习〕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一级字表中,属常用字。
习的意思
习 xí ㄒㄧˊ
基本解释
①学过后再温熟反复地学,使熟练。练~。学~。实~。
②学。~文。~武。
③对某事熟悉。~见。~闻。~以为常。
④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惯。积~。陈规陋~。
⑤相因。世代相~。~~相因。
⑥姓。
详细解释
动词
1.会意。从羽 。从羽,与鸟飞有关。本义:小鸟反复地试飞。
2.同本义。
習,数飞也。 《说文》鹰乃学习。 《礼记 · 月令》习习笼中鸟,举翮触四隅。 晋 · 左思《咏史》
fly frequently;
3.反覆练习,钻研。
君子以朋友讲习。 《易 · 象下传》是皆习民数者也。 《国 语 · 周语》。注;“习,简习也。”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论语 · 学而》。皇侃义疏:“习是修故之称也。言人不学则已,既学必因仍而修习,日夜无替也。”
习容(练习举止,整饬仪表);习肄(犹练习);习战(练习作战);习非胜是(对错误的事物相习既久,无法矫正,反以为是)
review; practise; exercise;
4.通晓,熟悉。
不习于诵。 《战国策 · 秦策》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战国策》皆通习之。 唐 · 韩愈《师说》益习其声。 唐 · 柳宗元《三戒》不习水战。 《资治通鉴》习见习闻。 清 · 黄宗羲《柳敬亭传》习方俗
习流(熟悉水流。又指熟悉水战的兵士);习士(熟悉法制的人);习事(熟谙事理);习知(熟知);习水(熟习水性)
become familiar with; be used to;
5.学习。
始习于大豆。 《吕氏春秋 · 造父》。注:“学也。”习其句读。 唐 · 韩愈《师说》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 清 · 徐珂《清稗类钞 · 战事类》
习学(学习);习文练武;讲习(讲授与学习);习业(攻习学业,钻研学问)
learn;
6.习惯;习惯于,习以为常。
圣人者,明于治乱之道,习于人事之终始者也。 《管子》民习以力攻难,故轻死。 《商君法 · 战法》人习于苟且非一日。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不习水土。 《资治通鉴》家人习奢。习于钟鼓。 宋 · 苏轼《教战守》
习熟(习惯熟悉);习闲(游手好闲者);习闻;习安(习惯于安定)
get accustomed to; be used to;
7.训练。
不习,则民不可使也。 《大戴礼记》
习教(犹训练);习勒(严格训练);习练(练习;训练);习用(演习);习兵(操演军事);习阵(演习战阵之事)
train;
8.习染。
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论衡 · 本性》习其家风。 宋 · 司马光《训俭示康》
fall into a bad habit;
名词
1.习性;习惯。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 · 阳货》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荀子 · 大略》
固习;陋习;恶习;习性;积习
habit; custom; usual practice;
2.亲信。
凡当涂者之于人主也,希不信爱也,又且习故。 《韩非子 · 孤愤》
习故(亲近故旧。又指熟悉故旧的人)
trusted follower;
副词
◎经常,常常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柳宗元《三戒》 车户李旺行了多日,习见匣子沉重,晓得是银子在内。——《二刻拍案惊奇》 又
习洽(经常交往,关系密切);习闻;习用。
often;
习字的翻译
practice; flapping wings
üben, vertraut sein , Xi (Eig, Fam)
étudier, apprendre, pratiquer, habitude, s'exercer, s'habit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