匿字概述
〔匿〕字拼音是(nì),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0画。
〔匿〕字结构是半包围结构,造字法是形声字。
〔匿〕字五笔是AADK。
〔匿〕字统一码UNICODE是U+F9E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CI),十进制:63979,UTF8:EFA7AB。
匿的意思
匿 nì ㄋㄧˋ
基本解释
◎隐藏,躲藏。隐~。藏~。~名。销声~迹。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匚( xǐ ),若声(上古读音与匿声相近)。“匚”表示有所藏。本义:隐藏,躲藏。
2.同本义。
匿,亡也。 《说文》匿,藏也。 《广雅》瑾瑜匿瑕。 《左传 · 宣公十五年》。注:“亦藏也。”而知匿其暱。 《左传 · 襄公二十五年》。注:“藏也。”匿怨而友其人。 《论语》。皇疏:“藏也。”引车避匿。 《史记 · 廉颇蔺相如列传》
hide;
3.又。
君畏匿之。匿于溷藩以免。(藏在厕所里。溷,厕所。藩,篱、墙。) 明 · 张溥《五人墓碑记》
隐匿(隐藏;躲起来);藏匿(藏起来不让人发现);匿光(隐藏其光华。比喻才德不外露);匿怨(内心隐藏怨恨);匿意(隐藏真情);匿谋(隐藏其谋略)
4.隐瞒。
闻崔烈集门生讲传,遂匿姓名,为 烈名人质作食。 《世说新语 · 文学》过举不匿,则官无邪人。 《商君书 · 垦令》
匿户(隐瞒不报的户籍);匿心(隐瞒真实思想);匿年(不肯把真实年龄告人);匿作(隐瞒姓名而劳作);匿訑(隐瞒欺诈);匿悃(隐瞒实情);匿情(隐瞒真情);匿善(隐瞒才能)
conceal;
5.〈形〉 假借为“慝”。恶,坏。
常令不审,则百匿胜。 《管子 · 七法》故道之所善,中则可从,畸则不可为。匿则大惑。 《荀子 · 天论》
bad;
副词
◎暗暗地 。
匿留(暗中收留);匿控(暗中控告)
secretly;
匿的国语辞典解释
匿 nì ㄋㄧˋ
详细解释
动
1.隐瞒。
《书经 · 盘庚上》:“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三国志 · 卷一五 · 魏书 · 司马朗传》:“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
2.隐藏、躲避。
《吕氏春秋 · 审应览 · 重言》:“桓公、管仲虽善匿,弗能隐矣。”《汉书 · 卷五二 · 灌夫传》:“乃匿其家,窃出上书。”
逃匿、销声匿迹。
匿的两岸词典解释
匿字的翻译
hide; go into hiding
verheimlichen, verbergen
cacher, clande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