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字概述
〔來〕字拼音是(lái),部首是⽊部,总笔数是8画。
〔來〕字结构是嵌套结构。
〔來〕字五笔是SWWI。
〔來〕字统一码UNICODE是U+F92D,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CI),十进制:63789,UTF8:EFA4AD。
來的意思
來 lái ㄌㄞˊ
基本解释
①小麥。《説文•來部》:“來,周所受瑞麥來麰。”《正字通•人部》:“來,麥名。”
②由彼至此;由遠到近。與“去”、“往”相對。《爾雅•釋詁上》:“來,至也。”又引申為(事物)產生;到來。《淮南子•俶真》:“夫憂患之來,撄人心也。”
③招致;招之使來。《字彙•人部》:“來,招之也。”
④搞;幹;做。用以代替意義更具體的動詞。胡來;來一個歌;我幹不了,你來。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聽説那一位小姐,雅的是琴棋書畫,俗的是寫算操作,没有一件不來的。”
⑤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我來畫;你來看一下;大家都來唱歌。《水滸全傳》第二十六回:“不是這個乾娘,鄰舍家誰肯來幫我?”
⑥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著眼於某一方面。看來容易;說來話長。宋蘇軾《滿庭芳》:“蝸角虚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乾忙。”
⑦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後者是目的。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二:“戒刀舉把羣賊來斬。”
⑧跟“得”或“不”連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這教班子弄行頭,不是數百金做得來的。”
⑨往昔,過去。《詩•大雅•文王有聲》:“匪棘其欲,遹追來孝。”
⑩未來;將來。來日方長;繼往開來。《荀子•解蔽》:“不慕往,不閔來。”又指次於今年、此月、今天的。《書•召誥》:“越若來三月……太保朝至于洛。”
⑪表示某一時間以後。《孟子•公孫丑下》:“由周而來七百有餘歲矣。”
⑫表某段時間。《晋書•石勒載記上》:“吾幼來在家恒聞如是。”
⑬指來孫。從本身算起的第六代孫。《爾雅•釋親》:“玄孫之子為來孫。”
⑭助詞。
① 表示比況,相當於“一樣”、“一般”。宋辛棄疾《醜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
② 用在數詞或數量詞之後,表示約數。唐樊綽《蠻書•名類》:“馬三百來疋。”
③ 用在數詞後,表列舉的原因或理由。元馬致遠《青衫淚》第一折:“只是孩兒養的嬌了。一來性兒好自在;二來有些揀擇人。”
④ 用於動詞和賓語之間,起提前賓語的作用。相當於“是”。《詩•邶風•谷風》:“不念昔者,伊余來塈。”
⑤ 在句中表示停頓,相當於“呢”。《清平山堂話本•西湖三塔記》:“大深來難下竹竿,大淺來難摇畫槳。”
⑥ 表示情況已經發生,相當於“來著”。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一:“當時張生却是見甚的來,通甚的來?”
⑮語氣詞。用於句尾,相當於“咧”。《孟子•離婁上》:“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歸之,是天下之父歸之也。”
⑯及。《廣韻•哈韻》:“來,及也。”
⑰古地名。《續資治通鑑•宋徽宗宣和六年》:“金宗望請選良吏招撫遷、潤、來、隰之民保山砦者,從之。”
⑱姓。《廣韻•哈韻》:“來,姓。後漢來歙,光武姑子。《蜀志》云:‘荆楚名族有黄門侍郎來恒。’”
详细解释
名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麥子形。本義:麥。小麥叫“麥”,大麥叫“麰”(或寫作“牟”
2.同本義。
來,周所受瑞麥來麰也。 《說文》貽我來牟。 《詩 · 周頌 · 思文》。段注:“ 武王渡 孟津,白魚躍入王舟。出涘以燎。後五日。火流爲烏,五至,以殻俱來,此謂遺我來牟。”於皇來牟。 《詩 · 周頌 · 臣工》。疏:“嘆其受麥瑞而得豐年也。”
來牟(古時大小麥的統稱)
wheat;
3.未來,將來。
來日方長。 清 ·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 文集》知來者之可追。 晉 ·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來代(後代;後世);來辰(來早。明天早晨);來茲(來年;將來);來哲(後世賢智之人);來軫(後來的車,比喻後來的人或物)
future; next; incoming;
4.姓。
動
來,至也。 《爾雅》。朱駿聲曰:“往來之來正字是麥,菽麥之麥,正字是來。三代以還,承用互易,如苑宛、童僮、酢醋、穜種之比。 許君未經訂正,故沿僞至今。”憧憧往來。 《易 · 鹹》我行不來。 《詩 · 小雅 · 采薇》笑問客從何處來。 唐 · 賀知章《回鄉偶書》翩翩兩騎來是誰。 唐 · 白居易《賣炭翁》然往來視之。 唐 · 柳宗元《三戒》有朋自遠方來。 《論語》往昔初陽時,謝家來貴門。 《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來寇(敵人來犯);來至(來到);來突(突然而來)
come; arrive;
2.歸,回來,返回。
萃聚而升不來也。 《易 · 雜卦》。注:“還也。”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 《左傳 · 莊公二十七年》若吾子之德莫可歌也,其誰來之? 《左傳 · 文公七年》
來家(回到家裏來);來三去四(來來去去);來還(歸來,回來);來寧(歸寧。女子回孃家省親);來歸(回來;歸來);來舍(迴歸而有所定止)
make a round trip; go to a place and come back;
3.歸服;歸順。
修文德以來之 《論語 · 季氏》
來服(前來順服)
come over and pledge allegiane;
4.招來;招致。後多作“徠”。
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 《論語 · 季氏》
來致(招致,招來)
incur; give rise;
5.加入[一羣人] 中 。
你來不來?
join;
6.讓不受約束、干擾地滿足 [需要] [let’s do]。
來五斤;來兩盤
7.意想不到地或突然地發生、出現 。
問題一來就馬上解決
crop up;
8.產生;開始;發生 。
來路(來歷;來源);來歷(來由;原委);來情(情由);來情去意(來去的情由與意向);來方(來源);來龍(風水先生稱主山爲來龍。即龍脈的來源)
happen; begin; start;
9.追溯來源、血統或起源 。
來方(來源,進項);來煞(來勁;出息)
derive;
10.相當於做 。
來不得
do;
11.用在動詞結構(或介詞結構)與動詞(或動詞結構)之間表示前者是方法、方向或態度,是目的。
你能用什麼辦法來幫助他呀?
12.用在動詞後,表示估計或着眼於某一方面。
看來容易;說來話長。
13.用在另一動詞前,表示要做某件事。
我來畫;大家都來唱歌。
14.〈方〉∶在 。
來裏(在這裏或在那裏);來哚(在);來浪(在那裏)
in; at;
15.表示動作的趨向。
將子頭與劍來。 晉 · 幹寶《搜神記》聞來垂釣碧溪上。 唐 · 李白《行路難》長鋏歸來乎。 《戰國策 · 齊策四》歸來倚杖自嘆息。 唐 · 杜甫《茅屋爲秋風所破歌》歸來頭白還戍邊。 唐 · 杜甫《兵車行》長鋏歸來者。 《戰國策 · 齊策四》
16.假借爲“釐”( lí )。賜予。
來女孝孫。 《儀禮 · 少牢饋食禮》。鄭玄注:“來,讀曰釐;賜也”
bestow; grant;
17.假借爲“賚”。賜予。
東人之子,職勞不來。 《詩 · 小雅 · 大東》。高亨注:“來,借爲賚。”
bestow; grant;
代词
1.你的;你們的 。用於通信的回覆中。
來信收到;來電收到。
your;
2.這。
俺哥哥傳將令三四番,可怎生無一個承頭的?來一個燕青將面劈,那一個 楊志頭低。 元 · 佚名《黃花峪 》
this;
助词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在數量上接近精確 。
兩米來高
about;
3.用在數量或數量詞後面,表示概數;大約 。
二十來個
around;
4.從頭到尾過去地 。
兩千年來;來日(往日;過去的日子);來日大難(本指往日艱難。後亦用以指前途困難重重)
over the past;
5.以來,表示時間從過去某時持續到現在。
吾數年來欲買舟。 清 · 彭端淑《爲學一首示子侄》數百年來。 唐《柳河東集》去來江口守空船。 唐 ·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夜來城外一尺雪。 唐 · 白居易《賣炭翁》
來古(自古以來);來來(以來);來緣(指來生的因緣);別來無恙乎?
ever since;
6.用在數詞後,表示列舉的原因或理由。
這些天沒去看她,一來路太遠;二來沒功夫。
語氣
1.用於句尾,相當於“咧”
剛纔奶奶和襲人姐姐怎麼囑咐來! 《紅樓夢》
2.另見 lài。
來 lài ㄌㄞˋ
基本解释
①勤勉;勸勉。《爾雅•釋詁下》:“來,勤也。”《集韻•代韻》:“勑,《説文》:‘勞也。’亦作來。”
②通“賚”。送給;賜予。《書•洛誥》:“伻來來視予。”
详细解释
動
1.慰勞。
勑,勞也。從力,來聲。字亦作倈。 《說文》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 《詩 · 鄭風 · 女曰雞鳴》。高亨注:“來,借爲勑。”勞倈有意者。 《漢書 · 平當傳》勞之來之,匡之直之,輔之翼之。 《孟子 · 滕文公上》莫我肯勑。 《詩 · 魏風 · 碩鼠》賢者勑其材。 《韓非子 · 王道》
appreciate sb. 's services and present gifts;
2.另見 lái。
來的国语辞典解释
來 lái ㄌㄞˊ
详细解释
动
回来、车来了 。《论语 · 学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时间从某定点直至现在。
唐 · 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秋来发故枝?”唐 · 孟浩然《春晓》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自古以来,红颜多薄命。
3.事情临头、发生。
这下问题来了!、事情一来,忙昏头了!
4.做某种动作,可广泛取代被省略的动词。
乱来、来根烟!、这简单,让我来。
形
1.未来的、下一次的。
《警世通言 · 卷六 · 俞仲举题诗遇上皇》:“今科不中来科中。”
来年、来日、来生。
2.用于数词或量词之间,表约略的意思。
三十来岁、二十来斤。
助
1.接于动词、形容词之后,表“……时”、“……后”。
唐 · 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小来习性懒,晚节慵转剧。”唐 · 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2.接于动词之前,表示动作意愿。
我来唱首歌。、你来看店。
3.接于动词之后,表示做了某些动作。
我探望你来了。、我上课来了。
这事我做得来。、英语我说不来。
5.用于数词之后,表列举。
一来念他初犯,二来念他年轻,此次暂且饶了他。
6.当口语中的衬字,无义。
正月里来,桃花开。、不愁吃来,不愁穿。
名
◎姓。如周代有来章,唐代有来俊臣。
來的两岸词典解释
來 lái ㄌㄞˊ
详细解释
回来、来宾、远道而来。
2.从过去到现在。
从来、向来、自古以来。
3.从现在到未来。
来日、来生、来年、来日方长。
4.事情发生;来到;出现。
台风来了、问题来了。
5.代替某种动作的动词。
来根烟、来首歌、来盘小菜。
6.连接于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
我来瞧瞧这篇文章、你也来听听他唱的歌。
7.连接于动词后,表示趋向于我的动作。
妈妈寄来一封信、他拿来一张纸给我。
8.连接于动词后,表示做了某事的结果或情况。
尝起来不错、一觉醒来觉得舒服。
谈得来、学得来、唱不来、写不来。
10.用于表示分项列举的数词。
这家餐厅,一来美味,二来卫生,难怪受欢迎。
11.用于“十”、“百”、“千”等整数词或数量短语后,表示约略意思。
二十来岁、三百来件、五里来地。
12.用于两个动词间,前者表示态度或方法,后者表示目的。
你用什么工具来打开这盒子?。
13.歌谣、唱词等口语中的衬字,无义。
正月里来是新年,纸炮锣鼓闹连天。
14.常与“去”搭配使用,表示方向一直变换。
小狗跑来跑去、小鸟在枝头上,飞来飞去。
15.《书》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孟子‧离娄上》)。
16.姓。
來字的翻译
come, coming; return, returning
kommen (V)
venir, arriver, prochain, suivant, envir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