駹字的意思和解释

máng

⾺部 共17画 左右结构 U+99F9 CJK 基本汉字

⾺ 部

17 画

7 画

左右结构

12112544441353334

máng

mong4

7331.2

U+99F9

E9A7B9

SFIUH

CODY06 CODY98 CDNE86

𮪡

駹字概述

〔駹〕字拼音是(máng),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7画

〔駹〕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馬尨)组成。

〔駹〕字仓颉码是SFIUH,五笔是CODY06 CODY98 CDNE86 ,四角码是7331.2

〔駹〕字统一码UNICODE是U+99F9,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9417,UTF8:E9A7B9

駹的意思

máng ㄇㄤˊ

基本解释

青色的马。

杂色的牲口:“用~可也。”

详细解释

名词

1.面、额白色的黑的马 。

駹马(白面黑马)

black and white horse;

2.古部族名 ,汉武帝时在其地置汶山郡,在今四川茂县、汶川、理县一带。

Man tribe;

駹的国语辞典解释

máng ㄇㄤˊ

详细解释

1.面、额白色的马。

《说文解字 · 马部》:“马面颡皆白也。”

2.毛色驳杂的祭牲。

《周礼 · 秋官 · 犬人》:“凡几珥沉辜用駹可也。”唐 · 贾公彦 · 疏:“駹谓杂色牲。”

3.青马。

《汉书 · 卷九四 · 匈奴传下》:“匈奴骑,其西方尽白,东方尽駹,北方尽骊,南方尽骍马。”唐 · 颜师古 · 注:“駹,青马也。”

駹的两岸词典解释

máng ㄇㄤˊ

详细解释

1.《书》面、额白色的黑马。

2.《书》青色的马。

3.《书》杂色。

或赤或黄,或玄或苍,或醇或駹(唐‧柳宗元《晋问》)。

4.《书》毛色驳杂的祭牲。

5.古代部族名。

駹字的翻译

black horse with a white face

cheval noir avec une tête blanche

ボウ モ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