謫字的意思和解释
謫
⾔部 共18画 左右结构 U+8B2B CJK 基本汉字
謫字概述
〔謫〕字拼音是(zhé,zé),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8画。
〔謫〕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言啇)组成。
〔謫〕字仓颉码是YRYCB,五笔是YYUD06 YYUD98 YUMD86 ,四角码是0062.7。
〔謫〕字统一码UNICODE是U+8B2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5627,UTF8:E8ACAB。
謫的意思
謫 zhé ㄓㄜˊ
基本解释
①譴責,責備。眾人交~。
②封建時代特指官吏降職,調往邊外地方。~遷。~降( jiàng )。~戍。~居。貶~。
③變異:“庚午之日,日始有~”。
详细解释
動
1.形聲。从言,啻( chì )聲。本義:有意指摘,責備。
2.同本義。
謫,罰也。 《說文》罰罪者曰謫。 《通俗文》國子謫我。 《左傳 · 成公十七年》則自取謫於日月之災。 《左傳 · 昭公七年》善言無瑕謫。 《老子》窮年不相謫發。 《列子 · 力命》公會齊侯於 濼,遂及 文姜如 齊。 齊侯通焉。公謫之。 《左傳 · 桓公十八年》室人交遍謫我。 《詩 · 邶風 · 北門》
謫疑(指摘懷疑);謫我(譴責我);謫罵(責罵);謫譴(譴責);衆口交謫
blame; censure;
3.降職並外放。
誼既以謫去,意不自得。 《漢書 · 賈誼傳》謫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陽樓記》只因勸酒蟠桃會,誤犯天條謫翠微。 《封神演義》
謫降(降級下放到邊遠地方);謫發(發配邊疆);謫官(謫宦。謫吏。被貶降的官吏)
exile; banish; relegate a high official to a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名词
1.被罰戍邊的罪人。
徙謫實之初縣。 《史記 · 秦始皇本紀》
a high official to minor post in an outlying district;
2.缺點;過失。
善言無瑕謫。 《老子》
fault; mistake;
謫的国语辞典解释
謫 zhé ㄓㄜˊ
详细解释
动
1.谴责。
《左传 · 成公十七年》:“国子谪我。”
指谪。
2.古代官吏降职调任。
宋 · 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仕、贬谪。
名
◎罪过。
《老子 · 第二十三章》:“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
謫的两岸词典解释
謫字的翻译
charge, blame; disgrace; demote; punish
bemängeln , schänden, Blamage (S)
タク チャク サク シャク テキ せめ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