膚字的意思和解释

⾌部 共15画 半包围结构 U+819A CJK 基本汉字

⾌ 部

15 画

11 画

半包围结构

215315251212511

fū,lú

fu1

2122.7

U+819A

E8869A

YPWB

HALE06 HLED98 HALE86

膚字概述

〔膚〕字拼音是(fū,lú),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5画

〔膚〕字结构是半包围结构,可拆解为(⿸虍胃)组成。

〔膚〕字仓颉码是YPWB,五笔是HALE06 HLED98 HALE86 ,四角码是2122.7

〔膚〕字统一码UNICODE是U+819A,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3178,UTF8:E8869A

膚的意思

fū ㄈㄨ

基本解释

皮肤,人体表面的皮。如:切肤之痛。《玉篇•肉部》:“膚,皮也。”《廣韻•虞韻》:“膚,皮膚。”

树皮。《後漢書•宦者傳•蔡倫》:“(蔡)倫乃造意,用樹膚、麻頭及敝布、魚網以為紙。”

禽兽的肉。《廣雅•釋器》:“膚,肉也。”又特指猪肉。《儀禮•聘禮》:“膚、鮮魚、鮮腊,設扃鼎。”又特指胁革肉。《儀禮•少牢饋食禮》:“雍人倫膚九,實于一鼎。”

切细的肉。《禮記•内則》:“脯羹,兔醢,麋膚,魚醢。”

浅薄;浮浅。如:肤浅;肤泛;肤廓。《正字通•肉部》:“膚,文辭卑薄曰膚,喻在皮膚不深也。”

大。《詩•小雅•六月》:“薄伐玁玀狁,以奏膚公。”

美。《廣韻•虞韻》:“膚,美也。”

分布。《釋名•釋形體》:“膚,布也,布在表也。”

离。《廣雅•釋詁三》:“膚,離也。”

剥。《廣雅•釋言》:“膚,剥也。”

通“”。古长度单位。四指宽为一肤。《洪武正韻•模韻》:“膚,四指為膚。”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肉,盧省聲。本義:人的皮膚。

2.同本義。

受之愬。 《論語 · 顏淵》衣不暖 《商君書 · 算地》手如柔荑,如凝脂。 《詩 · 衛風 · 碩人》

肌膚(肌肉皮膚);膚革(皮膚的表皮和真皮;外面,表面);膚不生毛(皮膚上長滿了厚繭而長不出毛)

skin;

3.樹木、果實的表皮 。

膚部(表皮);膚果(可連皮吃的果實)

bark; skin;

4.某些像皮層那樣的東西。

紙光潔如玉,如卵膜。 宋 · 陳師道《後山談叢》

草皮;紙張

sth. resembling skin;

5.古代用於祭祀或供食用的肉類。

,魚醢。 《禮記》。鄭玄注:「膚,切肉也。」

sacrificial meat;

6.古代長度單位,一指爲寸,四指爲膚 。

膚寸(古長度單位。一指寬爲寸,四指寬爲膚)

measure unit of length;

7.較短的距離 。

膚寸之地無得

short distance;

8.外表。

而短小精悍者,遊俠之徒也。人何足以知之?此皆其也。 宋 · 蘇軾《王定國真贊》

appearance;

9.通「簠」( fǔ )。古祭祀燕享,以盛稻粱的器皿。

剝牀以,兇。 《易 · 剝卦》

a square grain receptacle;

形容词

1.淺薄。

所謂末學受,貴耳而賤目者也。 漢 · 張衡《東京賦》

膚見(淺陋的見解);膚學(淺學,所學淺陋);膚俗(膚淺庸俗);膚庸(淺薄平庸);膚語(膚辭,膚淺空泛的言語)

superficial;

2.大。

薄伐獫狁,以奏公。 《詩 · 小雅 · 六月》

膚功(大功)

big;

3.肥美,美。

公孫碩 《詩 · 豳風 · 狼跋》

膚美(優美敏捷);膚敏(德行美好,行事敏捷)

beautiful;

lú ㄌㄨˊ

基本解释

同“”。1。肚腹前部。《集韻•魚韻》:“臚,腹前曰臚, 籀省。” 2。传。《廣雅•釋詰四》:“膚,傳也。”

膚的国语辞典解释

fū ㄈㄨ

详细解释

身体的表皮。

《诗经 · 卫风 · 硕人》:“手如柔荑,肤如凝脂。”唐 · 李华《吊古战场文》:“缯纩无温,堕指裂肤。”

皮肤、切肤之痛。

1.表面的、浮浅的。

《南齐书 · 卷三九 · 陆澄传》:“澄谀闻肤见,贻挠后昆,上掩皇明,下笼朝识,请以见事免澄所居官。”

肤浅、肤泛。

2.大。

《诗经 · 小雅 · 六月》:“薄伐𤞤狁,以奏肤公。”汉 · 毛亨 · 传:“肤,大。公,功也。”

膚的两岸词典解释

fū ㄈㄨ

详细解释

1.皮肤,人体的表皮组织。

护肤、肤如凝脂、体无完肤。

2.浅薄。

肤泛、肤见、肤浅。

膚字的翻译

skin; superficial, shallow

peau

フ リョ ロ は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