綬字的意思和解释

shòu

⺯部 共14画 左右结构 U+7DAC CJK 基本汉字

⺯ 部

14 画

8 画

左右结构

55444434434554

shòu

sau6

3294.7

U+7DAC

E7B6AC

VFBBE

XEPC

綬字概述

〔綬〕字拼音是(shòu),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4画

〔綬〕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糸受)组成。

〔綬〕字仓颉码是VFBBE,五笔是XEPC,四角码是3294.7

〔綬〕字统一码UNICODE是U+7DA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2172,UTF8:E7B6AC

綬的意思

shòu ㄕㄡˋ

基本解释

一種絲質帶子,古代常用來拴在印紐上,後用來拴勳章。印~。~帶。

详细解释

名词

(形聲。从糸( mì ),受聲。本義:絲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等。綬帶的顏色常用以標誌不同的身分與等級) 同本義 綬,紱維也。——《說文》 紱謂之綬。——《小爾雅》。按,綬者,組帶之大名。 掌帷幕幄帟綬之事。——《周禮·幕人》。司農注:「組綬所以系帷也。」 天子佩白玉而玄組綬。——《禮記·玉藻》 古者君佩玉,尊卑有序。及秦,以採組連結於繸,謂之綬。——《董巴輿服志》 守邸與共食,食且飽,少見其綬。——《漢書·朱買臣傳》 懷黃金之印,結紫綬於要。——《史記·範睢蔡澤列傳》 又

綬帶(系印信用的佩帶);綬笥(盛印綬的箱篋);綬囊(古代官吏系在腰間盛綬的口袋);綬花(花名。蔓生如綬,故名) 【漢典】。

ribbon attached to an official seal or medal;

綬的国语辞典解释

shòu ㄕㄡˋ

详细解释

系在玉饰或印信上的丝带。

《文选 · 孔稚珪 · 北山移文》:“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

印绶、紫绶。

綬的两岸词典解释

shòu ㄕㄡˋ

详细解释

用来系在玉饰或印信上的丝带。

印绶、紫绶。

綬字的翻译

silk ribbon attached as a seal

sceau, charge

ジュ シュウ ひ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