簦字的意思和解释

dēng

⺮部 共18画 上下结构 U+7C26 CJK 基本汉字

通用字

⺮ 部

18 画

12 画

上下结构

形声字

314314543341251431

dēng

dang1

8810.8

U+7C26

E7B0A6

HNOT

TWGU

簦字概述

〔簦〕字拼音是(dēng),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8画

〔簦〕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竹登)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簦〕字仓颉码是HNOT,五笔是TWGU,四角码是8810.8

〔簦〕字统一码UNICODE是U+7C26,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1782,UTF8:E7B0A6

簦的意思

dēng ㄉㄥ

基本解释

古代有柄的笠,像现在的雨伞。

详细解释

名词

1.古代有柄的笠,类似现在的伞。

,笠盖也。从竹,登声。 《说文》。今之省雨伞也。[夫差]遵 汶伐 博,笠相望于 艾陵。 《国语 · 吴语》

a large broad-rimmed bamboo or straw hat with a handle;

2.器名。

[罕拔]后乏盐,求于 瑞体, 瑞体馈海盐五千 清 ·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

a kind of vessel;

簦的国语辞典解释

dēng ㄉㄥ

详细解释

古代御雨的器具,犹如现在的雨伞。

《说文解字 · 竹部》:“簦,笠盖也。”清 · 段玉裁 · 注:“笠而有柄如盖也,即今之雨繖。”《史记 · 卷七六 · 平原君虞卿传》:“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𫏋檐簦说赵孝成王。”裴骃集解引徐广曰:“簦,长柄笠。笠有柄者谓之簦。”

簦的两岸词典解释

dēng ㄉㄥ

详细解释

《书》古代一种具长柄的大竹笠,犹如现今的雨伞。蹑𫏋檐簦说赵孝成王(《史记‧卷七十六‧平原君虞卿列传‧虞卿》)。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

簦字的翻译

large umbrella with a long handle, used for street stalls

(antiquité)​ parapluie de paille ou de bambou

ト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