煬字的意思和解释
煬
⽕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716C CJK 基本汉字
煬字概述
〔煬〕字拼音是(yáng,yàng),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3画。
〔煬〕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火昜)组成。
〔煬〕字仓颉码是FAMH,五笔是OJGR,四角码是9682.7。
〔煬〕字统一码UNICODE是U+716C,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9036,UTF8:E785AC。
煬的意思
煬 yàng ㄧㄤˋ
基本解释
①烘烤;烘乾。《説文•火部》:“煬,炙燥也。”
②向火取暖;烤火。《淮南子•齊俗》:“冬則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煬竈口。”
③曝曬。《方言》卷十三:“煬,暴也。”
④炊。《莊子•寓言》:“舍者避席,煬者避竈。”
⑤遮蔽;蒙蔽;擋住。《韓非子•内儲説上》:“今或者一人,有煬君者乎?”
⑥熾烈;熾熱。漢東方朔《七諫•自悲》:“觀天火之炎煬兮,聽大壑之波聲。”
⑦焚燒。晋潘岳《西征賦》:“儒林填於坑穽,《詩》、《書》煬而為煙。”
⑧照亮;照耀。《文選•揚雄〈甘泉赋〉》:“北爌幽都,南煬丹崖。”
煬的越南字释义
煬
◎同“𠓇”。
煬的国语辞典解释
煬 yàng ㄧㄤˋ
详细解释
动
1.烘烤。
《说文解字 · 火部》:“炀,炙燥也。”宋 · 沈括《梦溪笔谈 · 卷一八 · 技艺》:“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
2.就火取暖。
《淮南子 · 齐俗》:“冬则羊裘解札,短褐不掩形,而炀灶口。”
形
◎炎热的。
《新唐书 · 卷一四五 · 杨炎传》:“时方炀,旱人情骚携,群臣皆请赦文喜,帝不听。”
煬的两岸词典解释
煬字的翻译
roast; scorch; melt; flame
duftete, gerochen
fondre, fondu
ヨウ ショウ あぶ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