焠字的意思和解释

cuì

⽕部 共12画 左右结构 U+7120 CJK 基本汉字

⽕ 部

12 画

8 画

左右结构

433441343412

cuì

ceoi3

9084.8

U+7120

E784A0

FYOJ

OYWF

焠字概述

〔焠〕字拼音是(cuì),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2画

〔焠〕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火卒)组成。

〔焠〕字仓颉码是FYOJ,五笔是OYWF,四角码是9084.8

〔焠〕字统一码UNICODE是U+7120,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8960,UTF8:E784A0

焠的意思

cuì ㄘㄨㄟˋ

基本解释

同“”。

详细解释

动词

1.焠火,将金属加热后,浸于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以加强其硬度。

,坚刀刃也。 《说文》清水其锋。 《汉书 · 王褒传》

焠针(火针)

quench;

2.浸染。

以药之。 《史记 · 刺客传》

焠轮(猎获野物之血染红车轮)

be contaminated;

3.烧…的外露表面或一部分 。

焠掌(烧灼其掌);焠儿(引火的小木片。又名发烛、火寸);焠着(烧着)

scorch;

焠的国语辞典解释

cuì ㄘㄨㄟˋ

详细解释

1.将金属烧红后浸入水中,以增加其硬度,使其更坚利。

《说文解字 · 火部》:“焠,坚刀刃也。”《玉篇 · 火部》:“焠,火入水也。”

2.烧灼。

《荀子 · 解蔽》:“有子恶卧而焠掌,可谓能自忍矣!”唐 · 杨倞 · 注:“焠,灼也。”《水浒传 · 第四六回》:“便去灶前寻了把草,灶里点个火,望里面四下焠著。”

3.涂染。

《史记 · 卷八六 · 刺客传 · 荆轲传》:“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唐 · 司马贞 · 索隐:“焠,染也。”

焠的两岸词典解释

cuì ㄘㄨㄟˋ

详细解释

1.《书》金属加热烧红后,浸入水或油中急速冷却,使变坚硬。

火与水合为焠,与金合为铄(《史记‧卷二十七‧天官书》)。

2.《书》烧灼。

有子恶卧而焠掌,可谓能自忍矣(《荀子‧解蔽》)。

3.《书》涂染;浸染。

得赵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焠之(《史记‧卷八十六‧刺客列传‧荆轲》)。

焠字的翻译

temper; burn

abhärten, anlassglühen

tremper (métal)​

サイ セ そめる にらぐ や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