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字的意思和解释

kuàng

⺡部 共8画 左右结构 U+6CC1 CJK 基本汉字

⺡ 部

8 画

5 画

左右结构

44125135

kuàng

fong3

3611.0

U+6CC1

E6B381

ERHU

IKQN

𡶢

況字概述

〔況〕字拼音是(kuàng),部首是⺡部,总笔数是8画

〔況〕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氵兄)组成。

〔況〕字仓颉码是ERHU,五笔是IKQN,四角码是3611.0

〔況〕字统一码UNICODE是U+6CC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7841,UTF8:E6B381

況的意思

kuàng ㄎㄨㄤˋ

基本解释

情形;狀況。宋郭忠恕《佩觿》卷下:“況,形況。”

比,比擬。《漢書•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序》:“以往況今,甚可悲傷。”

引申為推及;推測。《論衡•案書》:“用墨子之法,事鬼求福,福罕至而禍常來也。以一況百,而墨家為法,皆若此類也。”

副詞。表示程度加深,相當於“”、“更加”。《詩•小雅•出車》:“憂心悄悄,僕夫況瘁。”

副詞。表示比況,相當於“恍如”、“仿佛”。南朝宋謝靈運《遊赤石進帆海》:“周覽倦瀛墉,況乃陵窮髮。”

副詞。表示情態,相當於“正好”、“”。唐杜甫《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絳脣朱袖兩寂寞,況有弟子傳芬芳。”

連詞。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何況”、“況且”。《易•豐》:“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虚,與時消息,而況于人乎?”

象聲詞。形容鐘聲。《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以椎毁之,鍾況然有音。”

通“”。賜予。《國語•魯語下》:“君以諸侯之故,況使臣以大禮。”

引申作敬辭,惠顧;光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足下不遠千里,來況齊國。”

兄長。《廣雅•釋親》:“兄,況也。”

〔滄況〕寒涼貌。《説文•水部》:“況,寒水也。”

姓。《通志•氏族略五》:“况氏,《姓苑》云,盧江有此姓。”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聲。从水,兄聲。本義:寒冷的水。

2.同本義。

,寒水也。 《說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證。…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後乃用況字,後又改作況。」

cold water;

3.情形,景況(側重於整個事物的概況)。

斯削。 《詩 · 大雅 · 桑柔》客有問雁山遊者,聊以塞責,不足觀也。 韓愈《雁山雜記》

況味(境況情味。有時專指境遇);閒況;狀況;實況;戰況;情況;盛況

condition;

4.兄 。

況老(方言。稱哥哥);況漢(方言。稱哥哥)

elder brother;

5.姓。

1.比擬,比喻。

案火滅不能復燃以之,死人不能復爲鬼,明矣。 王充《論衡》

每下愈況

compare;

2.光顧;訪問。

足下不遠千里,來齊國。 《史記 · 司馬相如列傳》

visit;

3.通「貺」。賜予。

成(盛)名乎諸侯。 《荀子》北面拜 《禮記 · 聘禮》亦無也。 《左傳 · 僖公十五年》使臣以大禮。 《國語 · 魯語下》

況施

grant; bestow;

1.表示遞進關係,相當於「何況」、「況且」。

拾遺求利以污其行乎。 《後漢書 · 列女傳》君前途尚可。 《世說新語 · 自新》大國乎。 《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劉豫州王室之胄。 《資治通鑑》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 清 · 劉開《問說》草野之無聞者歟。 明 · 張溥《五人墓碑記》

besides; moreover;

2.何況在鄉間那些沒有聲名的人呢?草野,與「朝廷」相對,借指民間。聞,這裏應讀「 wèn」,聲名,聲譽。

竹柏皆凍死,彼無衣民! 白居易《村居苦寒》

況乃(何況;況且)

副,更加 僕伕況瘁。——《詩·小雅·出車》 以衆故,不敢愛親,衆況厚之。——《國語·晉語》 又

況瘁(益加勞瘁、憔悴);況復(更加)

more;

況的国语辞典解释

kuàng ㄎㄨㄤˋ

详细解释

1.情形、状态。

近况、概况、实况、窘况。

2.恩惠。

《汉书 · 卷四六 · 万石君传》:“皇天嘉况,神物并见。”

3.姓。如三国时蜀国有况长宁,元代有况逵。

1.比拟、譬喻。

《汉书 · 卷一六 · 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以往况今,甚可悲伤。”唐 · 孟郊《宇文秀才斋中海柳咏》:“饮柏泛仙味,咏兰拟古词。”

2.拜访、惠顾。

《史记 · 卷一一七 · 司马相如传》:“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汉书 · 卷五二 · 灌夫传》:“将军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

1.益、更加。

《诗经 · 小雅 · 出车》:“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汉 · 郑玄 · 笺:“况,兹也。”《国语 · 晋语一》:“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三国吴 · 韦昭 · 注:“况,益也。言以众故杀君,除民害,众益以为厚。”

2.正、恰好。

《董西厢 · 卷三》:“生不胜怏怏,况是无聊,又闻夜雨。”

表示更进一层的语气。相当于“何况”、“况且”。

《孟子 · 万章下》:“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唐 · 韩愈《与崔群书》:“况天之与人,当必异其所好恶无疑也。”

況的两岸词典解释

kuàng ㄎㄨㄤˋ

详细解释

1.情形;情境;状况。

景况、盛况、近况。

2.比拟;比方。

比况、以古况今。

3.《书》连词。连接分句,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况且”、“何况”。

困兽犹斗,况人乎(《左传‧定公四年》)、常人尚不敢欺,况先生乎?。

4.《书》表示程度更进一步,相当于“更加”。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国语 · 晋语一》)。

5.姓。

況字的翻译

condition, situation; furthermore

überdies, ausserdem, zudem

situation, cas, de plus

キョウ コウ いわん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