慁字的意思和解释

hùn

⼼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6141 CJK 基本汉字

⼼ 部

14 画

10 画

上下结构

25135333414544

hùn

wan6

6033.0

U+6141

E68581

WOP

LGEN06 LGEN98 LENU86

慁字概述

〔慁〕字拼音是(hùn),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4画

〔慁〕字结构是上下结构,可拆解为(⿱圂心)组成。

〔慁〕字仓颉码是WOP,五笔是LGEN06 LGEN98 LENU86 ,四角码是6033.0

〔慁〕字统一码UNICODE是U+6141,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4897,UTF8:E68581

慁的意思

hùn ㄏㄨㄣˋ

基本解释

扰乱;打扰:“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担忧:“舍不为暴,主不~宾。”

玷辱:“不~君王,不累长上。”

杂乱:“仲舒之对,……烦而不~者,事理明也。”

详细解释

动词

1.心里担忧。

舍不为暴,主不宾。 《左传 · 昭公六年》

upset;

2.扰乱,打扰;惊动。

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史记》

disturb;

3.杂乱。

烦而不者,事理明也。 《文心雕龙》

confuse;

4.污辱;沾辱。

君王,不累长上。 《礼记 · 儒行》无久公为也。 《史记 · 郦生陆贾传》

dishonour;

慁的国语辞典解释

hùn ㄏㄨㄣˋ

详细解释

1.忧虑。

《左传 · 昭公六年》:“舍不为暴,主不慁宾。”

2.扰乱。

《史记 · 卷七九 · 范雎蔡泽传》:“先生乃幸辱至于此,是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

3.污辱。

《礼记 · 儒行》:“不慁君王,不累长上。”

杂乱。

南朝梁 · 刘勰《文心雕龙 · 议对》:“仲舒之对,祖述春秋,本阴阳之化,究列代之变,烦而不慁者,事理明也。”唐 · 刘禹锡《管城新译记》:“蘧庐有甲乙,床帐有冬夏,庭容牙节,庑卧囊橐,示礼而不慁也。”

慁的两岸词典解释

hùn ㄏㄨㄣˋ

详细解释

1.《书》忧虑。

舍不为暴,主不慁宾(《左传‧昭公六年》)。

2.《书》打扰;搅乱。

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宗庙也(《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

3.《书》污辱。

不慁君王,不累长上(《礼记‧儒行》)。

4.《书》混杂;杂乱。

烦而不慁者,事理明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

慁字的翻译

dishonor, disobey; insult

bestürzt, irritiert (Adj)

confus, déshonneur, opprobre, infamie

コン ゴン うれえる みだれ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