僂字的意思和解释
僂
⺅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U+50C2 CJK 基本汉字
僂字概述
〔僂〕字拼音是(lóu,liǔ),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3画。
〔僂〕字结构是左右结构,可拆解为(⿰亻婁)组成。
〔僂〕字仓颉码是OLWV,五笔是WLVG,四角码是2524.4。
〔僂〕字统一码UNICODE是U+50C2,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20674,UTF8:E58382。
僂的意思
僂 lǚ ㄌㄩˇ
基本解释
①彎曲,屈曲。《左传·昭公七年》:“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
②迅速;立刻。《荀子•儒效》:“彼寶也者,衣之不可衣也,食之不可食也,賣之不可僂售也。”
详细解释
動
1.形聲。从人,婁聲。本義:彎腰。
2.同本義。
僂,尩也。 《說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僂是爲強後。此字本訓背曲。僂者不袒。 《禮記 · 問喪》見痾僂者。 《莊子 · 達生》行步俯僂。 《漢書 · 蔡義傳》再命而僂。 《左傳 · 昭公七年》僂巫跛覡。 《荀子 · 王制》正考父一命而傴(曲背),再命而僂(彎腰),三命而俯,循牆而走,孰敢不軌! 《莊子 · 列禦寇》同行則僂身自卑。 《後漢書 · 鄧後傳》
僂背(弓着背);僂僂(弓身貌。形容恭順);僂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僂步(駝着揹走路);僂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僂身(彎下身子);僂俯(彎下身子,表示恭敬)
bend;
3.泛指彎曲。
雖有聖人之知,未能僂指也。 《荀子 · 儒效》
bend;
名词
◎駝背的人 傴僂提攜,往來而不絕者,滁人遊也。——歐陽修《醉翁亭記》 齊使禿者御禿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僂者御僂者。——《穀梁傳》
crooked;
形容词
1.疾速,速度快。
夫人不僂,不可使入。 《公羊傳》
speedy;
2.另見 lóu。
僂的国语辞典解释
僂 lóu ㄌㄡˊ
详细解释
名
1.弯曲的背部。
唐 ·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病偻,隆然伏行。”
佝偻。
2.姓。如春秋时齐国有偻堙。
动
◎背向前微倾,以示恭敬。
《左传 · 昭公七年》:“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晋 · 杜预 · 注:“俯共于伛,伛共于偻。”
僂字的翻译
humpback; surname
Buckel, Bucklige (S)
ル ロウ リュウ かが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