縻字的意思和解释
縻
⿇部 共17画 半包围结构 U+7E3B CJK 基本汉字
縻字概述
〔縻〕字拼音是(mí),部首是⿇部,总笔数是17画。
〔縻〕字结构是半包围结构,可拆解为(⿸麻糸)组成,造字法是形声字。
〔縻〕字仓颉码是IDVIF,五笔是OSSI06 OSSI98 YSSI86 ,四角码是0029.3。
〔縻〕字统一码UNICODE是U+7E3B,位于UNICODE的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基本汉字),十进制:32315,UTF8:E7B8BB。
〔縻〕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的二级字表中,属次常用字。
縻的意思
縻 mí ㄇㄧˊ
基本解释
①牛缰线。
②捆,拴。羁~(❶束缚;❷笼络使不生异心)。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糸( mì ),麻声。本义:牛缰绳) 同本义。
縻,牛辔也。 《说文》縻,牛缰也。 《苍颉篇》马曰羁,牛曰縻。 应劭《汉官仪》羁縻勿绝。 《史记 · 史马相如传》叟揽縻而对。 刘禹锡《叹牛》
揽縻(拉着牛鼻绳);縻粃(牵牛的缰绳);縻绠(牵引的绳子)
halter for ox;
动词
1.束缚,拘束。
是谓縻举。 《孙子 · 谋攻》辞言无所系縻。 《韩非子 · 说难》
羁縻(牵制;笼络);縻系(拘禁;捆缚;牵制);縻职(被职务牵制束缚);縻絷(拘禁);縻络(拘囚);縻军(指受牵制而不能灵活机动的军队)
tie up;
2.消耗,通“靡”。
坐縻廪粟。 明 · 刘基《卖柑者言》
縻费(耗费;浪费)
consume;
3.碎烂 。
縻漫(指畦堰损碎浸漫);縻烂(犹靡烂)
smashed to pieces;
縻的国语辞典解释
縻 mí ㄇㄧˊ
详细解释
名
1.牵引牛的绳子。
《说文解字 · 糸部》:“縻,牛辔也。”《文选 · 潘岳 · 藉田赋》:“坻场染屦,洪縻在手。”
2.姓。如商代有縻元。
动
◎系缚、牵绊。
《三国志 · 卷二八 · 魏书 · 诸葛诞传》:“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就戮,吾当以全策縻之,可坐而制也。”宋 · 苏轼《僧惠勤初罢僧职》诗:“既为物所縻,遂与吾辈同。”
縻的两岸词典解释
縻字的翻译
halter for ox; tie up, harness
fest ziehen, binden , Mi (Eig, Fam)
ビ ミ